2.3降解棉籽殼主要酶制劑的確定
角質酶與堿性脂肪酶作用相同,均用于降解蠟質和角質,但尚無其降解棉籽殼的報道。角質酶來源于真菌或細菌,與堿性脂肪酶的酶學性質存在區別。通過正交試驗(表l和表2)確定在棉籽殼降解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制劑,以利于后續研究工作的深入。
表1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L8(27)
表2正交試驗和結果分析表
由表2可知,堿性木聚糖酶對棉籽殼的降解作用最大。按產生的還原糖質量排序,各種酶對棉籽殼的降解作用大小為:堿性木聚糖酶>細菌角質酶>堿性纖維素酶>真菌角質酶>堿性脂肪酶>果膠酶。按棉籽殼失重率,各種酶對棉籽殼的降解作用大小為:堿性木聚糖酶>細菌角質酶>堿性纖維素酶>堿性果膠酶>堿性脂肪酶>真菌角質酶。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堿性木聚糖酶、細菌角質酶、堿性纖維素酶和堿性果膠酶對棉籽殼的降解都有作用,可考慮用于棉織物的酶精練工藝。
2.4幾種酶制劑的最佳用量
按照1.4所示的方法對棉織物進行酶處理。其它每種酶制劑的用量固定在500 U/L,測定不同堿性木聚糖酶用量下棉籽殼的去除率,結果如圖4所示。
圖4不同酶用量下棉籽殼的去除率
圖4表明,隨著堿性木聚糖酶用量的增大,棉籽殼的去除率逐漸升高,但當酶用量達到1 200 U/L后,酶用量的增加對棉籽殼的去除率影響不大。因此,可選擇1 200 U/L為堿性木聚糖酶最佳用量。在1 200 U/L堿性木聚糖酶+500 U/L角質酶+500 U/L堿性纖維素酶處理條件下,通過測定不同堿性果膠酶用量下棉籽殼的去除率,確定600 U/L為堿性果膠酶的最佳用量。同樣方法獲得角質酶和堿性纖維素酶的最佳用量分別為600 U/L和900 U/L(圖4)。在最佳酶用量的條件下,棉籽殼的最大去除率為10.66%,雖然這與傳統堿處理后的棉籽殼去除率40.33%還相差甚遠,但較其它商品精練酶制劑處理后的棉籽殼去除率分別高出4.7%和8.6%。今后需進一步研究通過復配其它助劑和改進工藝,應用所選擇的這四種酶制劑對棉織物進行處理,提高棉籽殼的去除率。3結論
(1)棉籽殼的主要組分為蠟質、角質、纖維素、果膠質和木質素。據此,篩選出堿性木聚糖酶、角質酶、堿性脂肪酶、堿性果膠酶和堿性纖維素酶作為棉籽殼的降解酶制劑。
(2)正交試驗表明,堿性木聚糖酶、細菌角質酶、堿性纖維素酶和堿性果膠酶對棉籽殼的降解作用顯著,應用潛力很大。
(3)本試驗中,在最佳酶用量條件下,棉籽殼的去除率為10.66%,比傳統堿處理的效果差,雖較其它精練酶的效果好,但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通過復配其它助劑和工藝改進,進一步提高棉籽殼的去除率。
<<上一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