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棉、麻及其混紡織物的氧漂工藝采用燒堿、滲透劑、穩定劑、雙氧水等助劑,由于漂液的pH值較高,助劑品種多,反應時間長,造成坯布失重率高,纖維受損變脆,強力降低,手感粗硬,耗水耗能多。此外,由于坯布吸堿不勻又難以洗凈,出現瑕疵;特別是混紡和交織產品漂白時,燒堿會造成另一種纖維的損傷。目前歐洲推出一種非燒堿快速氧漂劑的快速氧漂工藝,實現了染漂加工即時化生產。
(1)傳統堿一氧漂工藝
采用燒堿和雙氧水等多種助劑的氧漂工藝:滲透劑1m/L,螯合劑1m/L,雙氧水穩定劑1m/L,燒堿2~5g/L,H202(27.5%)4~8m/L,浴比(1:7)~(1:12),pH10.8~11,溫度98~100℃,時間80~90min。
氧漂后進行熱水洗,酸洗,冷水洗,洗至中性。
①氧漂中燒堿易損傷纖維在高溫、空氣存在的條件下,棉纖維與燒堿作用,能夠導致棉纖維氧化。由于纖維素剩基環上氧化而產生的基團(醛基)能使葡萄糖苷鍵對堿變得敏感,而91起聚合度下降,造成纖維脆損,強力下降。
在氧漂中,漂液自始至終有過量的燒堿,燒堿是一種活化劑,能使H202轉變成過氧氫離子(-OOH),但堿濃度掌握不好,堿濃度過高,反而會引起無效分解,產生O2和HOO·過氧氫自由基,這不僅使H2O2失去漂白作用,增加雙氧水的消耗,而O2滲透到織物內部,在高溫堿性條件下,將使纖維素受到損傷。
對于氨綸、腈綸、大豆蛋白纖維、竹纖維的混紡、交織織物,則更不適于燒堿氧漂。
②氧漂中燒堿造成織物失重率高及手感粗硬纖維中含有0.5%~0.6%的蠟質或油脂蠟質。蠟質一般存在于棉纖維的表面,影響其潤濕性。這是因為棉纖維的潤濕性不僅和蠟質的含量有關,還和它在纖維上的分布狀態有關。如果它在纖維表面形成的是一層連續的蠟質覆蓋膜,就不易被潤濕;一旦破壞這種連續的覆蓋膜,則無論蠟質去除與否,纖維都將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如亞氯酸鈉在弱酸性條件下漂白,相當油脂蠟質仍存在
品種:純棉、滌棉、棉/氨、麻類及混紡織物、筒子紗、絞紗。
設備:高溫高壓溢流染色機、常溫常壓溢流染色機、筒子紗染色機。
工藝流程:
工藝處方:氧漂特效助劑BLG2.5~3.0g/L,27.5%~30%雙氧水6~8mL/L,浴比(1:7)~(1:10)。40℃加入助劑BLG和H2O2,升溫至110℃保溫20min;若升溫至130℃保漏5min
(3)快速氧漂劑BLG
①在加壓密閉氧漂時,H2O2分解產物不容易損失,其分解速率隨著溫度升高而加快,但由于分解產物達到一定濃度而受到抑制,使分解速率趨于緩慢。因此,整個漂白過程處于H2O2分解充分而又緩慢的有效漂白范圍內。溫度在98℃氧漂45min,H2O2的分解率在70%;在120℃氧漂15min,H2O2的分解率可達90%。
②在密閉加壓氧漂時,H2O2的有效分解物在染機內反復循環.增加了其與織物的接觸時間,加大了交換比;又因受壓而向織物、紗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