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抗菌布生產工藝優化
5.1.工序:
漂(染、印)半制品→浸軋抗菌劑→熱拉烘干→焙烘→成品
5.2.主要工藝參數的選擇:
(1)濃度:根據助劑性能要求,施加在織物上的整理有效成份應在0.5%以上。擬定CHA濃度最低點100g/L,最高點為200g/L,按0.618法優化。
C1=100+0.618(200-100)=161.80g/L
C2=100+0.618(161.8-130)=138.20g/L
C3=100+0.618(138.2-100)=123.60g/L
為生產實用,將三個濃度修正后分別為160g/L;140g/L;125gL。
(2)溫度:根據產品要求和生產實踐定最高點為180℃,最低點為130℃。
T1=130+0.618(180-130)=169℃
T2=130+0.618(160.9-130)=149.1℃
T3=160.9+0.618(180-160.9)=172.7℃
為生產控制修正后分別為170℃;160℃;150℃進行試驗。
表三
表四
分析:當溫度低于140℃時,抗菌劑固著差,(小樣試驗)實驗圖中A3為最好,在B段線變化緩慢,當B3時抗菌效果就已達到較好水平,增加CHA濃度增加成本,而效果增加不顯著,因此選A3、B3為優化組合,最后定生產工藝為CHA濃度125g/L,溫度150℃。
6.抗菌效果測試方法及測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