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1~3可以看出,含有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減量率均大于純酶的減量率,說明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對蛋白酶不僅沒有抑制作用,而且具有激活作用;而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減量率均小于純酶的減量率,說明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對蛋白酶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這可能是由于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與蛋白質結合弱,對酶構象影響較小,因而不僅可以保持酶活性,甚至可以顯著提高酶活性,這主要是因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對羊毛纖維具有更好的潤濕性和滲透作用,促進酶分子的滲透和擴散,增加酶的移動性,使得酶分子的可及度增加,增大了酶對底物作用的幾率,所以使減量率提高。
由圖2、3可看出,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對酶都具有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離子型有機物質通過靜電作用與酶形成穩定的復合物而難以與底物結合,使酶失去與底物接觸的機會,不能發揮酶的催化作用,從而降低減量率。
這可根據酶作用原理進行解釋:
一般情況下,ES生成比較慢,而分解很快,所以反應速度主要由前者決定。但若生成的ES特別穩定,難以分解,影響到E的生成,即酶失去繼續催化作用的機會,降低酶的活性,從而嚴重影響反應速度。
3.3蛋白酶與染料的關系
在毛織物的處理中,通常已加工過的成品或半成品也需要進行處理,這就存在染料對酶活性的影響,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通過測定減量率來研究不同染料對蛋白酶的影響。不同染料對酶活力的影響結果見圖4。
由圖4可以看出,含有不同染料的毛織物經酶處理后,其減量率均小于純酶的減量率,說明染料對蛋白酶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這可能是由于染料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合物而難以與底物結合,使酶失去與底物接觸的機會,不能發揮酶的催化作用,從而降低減量率。
4·結論
①無論是堿性、中性蛋白酶,Na+、K+、NH+4、Mg2+、Ca2+的金屬鹽在濃度小于0.05 mol/L時,隨著化合物濃度的增大,蛋白酶的相對活性逐漸增大;當化合物濃度大于0.05 mol/L時,蛋白酶的相對活性增加量逐漸減小。而Cu2+、Fe3+、MnO-4等氧化性強的物質能大大降低蛋白酶的相對活性。
②無論是堿性、中性蛋白酶,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對蛋白酶的活性具有明顯的激活作用;而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對蛋白酶的活性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③無論是堿性、中性蛋白酶,染料對蛋白酶的活性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④Na+、K+、NH+4、Mg2+、Ca2+對中性蛋白酶的激活作用比堿性蛋白酶激活作用更大,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和染料對堿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更為顯著。
⑤在實際研究和生產中,選擇合適的助劑有利于酶的催化作用,減少酶的用量,節約成本。
參考文獻:
[1]王平,王強,范雪榮,等.羊毛蛋白酶防氈縮加工綜述[J].印染,2010(5):46-49.
[2]Cardamone J M,Yao J,Nunez A.Controlling shrinkage in wolfabrics:efective hydrogen peroxide systems[J].Text Res J,2004,74(10):887-898.
[3]El-sayed H,Hamed R,Kantouch A,et a1.Enzyme-basedfeltproofing of wool[J].AATCC Rev,2002,2(1):25-28.
[4]大連輕工業學院.生物化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0,29-31,73-74.
<<上一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