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紡紗原料的種類繁多,纖維性狀和所含雜質不同,因而原料的開松工藝過程也不相同。在棉紡中,原棉的開松是一個獨立的工序,是在開清棉聯合機上進行的。在原棉開松的同時,產生混和、除雜、除塵等附加作用。在毛紡中,常將原毛的開松同洗毛、烘毛、和毛聯合進行,使用開洗烘聯合機與和毛機。在絹紡中,精干綿的開松和除雜,是在制綿過程中進行的。
各種纖維原料的開松質量主要決定于工藝。對不同的原料應采用不同的工藝原則。例如棉紡中加工原棉時,采用先松后打、多松少返、合理打擊、早落少碎的工藝原則。加工化學短纖維或中長纖維時,由于化纖原料較蓬松,不含雜質,僅含少量的纖維疵點,所以采用多梳少打、少排除多回收的工藝原則。按照原則組合開清棉機械和配置工藝。對包裝過緊、含水或含雜過多的原料,一般應經過預處理。緊包原料應進行預開松,或先行拆包給予充分時間自然松解;含水過多的原料,在開松前應進行烘干,以提高原料的開松效果。
開松的方法:
扯松簡介:
由兩個表面裝有角釘和針齒的機件相對運動,對原料中的纖維塊進行撕扯、松解。纖維塊隨角釘簾向上運動,與帶有角釘的圓筒形均棉羅拉相遇。由于角釘簾和均棉羅拉間隔開的距離很小,纖維塊受到角釘抓取并撕扯而獲得松解。此時一部分扯松的纖維原料隨角釘簾輸出機外,另一部分則被均棉羅拉所擊落,然后再由角釘簾帶回二者之間,進行反復扯松。在扯松過程中,纖維相互間發生一定的位移,纖維塊的密度降低,纖維與雜質間的聯系減弱,一些粘附性小的雜質被分離開。
打松簡介:
用高速回轉的打擊機件(俗稱打手)上的刀片、翼片、角釘或針齒對喂入的纖維原料進行打擊或同時刺入纖維層進行分割和分梳,破壞纖維之間和纖維與雜質間的聯結力,達到進一步松解纖維塊和清除雜質的目的。打松通常是在扯松基礎上進行的,經過打松才能將纖維塊松解得更小,使細小雜質得到清除,同時使半制品的結構和均勻度得到改善。
按照纖維原料喂給的方法,打松作用又可分為握持打擊和自由打擊兩種形式。纖維原料以握持狀態緩慢喂入而受到高速回轉的打手的打擊作用,稱為握持打擊。如果纖維原料以自由狀態喂入而受到打手的打擊作用,則稱為自由打擊。纖維層在握持打擊作用下,產生振動和變形,須叢被松解成為許多較小的纖維塊。由于打手作用在整個須叢上的打擊力的沖量較大,纖維塊的松解程度較高。若單位時間內纖維原料的喂入量保持一定,提高打手轉速,則能提高松解度。當纖維原料受自由打擊時。由動力學原理可知,作用在纖維塊質點上打擊力的沖量,等于該沖量作用時間內動量的變化。在打擊力的作用下,纖維塊發生變形松解并獲得新的運動速度。當打擊力大于纖維間的聯結力時,纖維就被松解,反之,當纖維之間的聯結力足夠大時,整個纖維塊就依打松機件的速度運動。所以,自由打擊的作用比較緩和,纖維受損傷和雜質碎裂的程度很小。在紡紗生產中,主要根據纖維原料的性質和打松前的準備情況,決定所采用的打擊形式和機件。常用的打松機件有角釘滾筒、梳針滾筒和鋸齒滾筒,還有豪豬打手(又稱豪豬錫林)、翼式打手、梳針打手、綜合打手和據齒打手等。
打松機件對纖維原料的打松程度,常用喂給羅拉送出的每米長度纖維層上受到的打擊次數或每克重量纖維層上受到的打擊次數表示。在一定的范圍內增加打擊數,可以提高纖維原料的開松質量。但是,打擊數過多,易造成纖維損傷和雜質碎裂,導致纖維疵點增加,影響成紗品質。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