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噴氣織機織彈力牛仔布時,由于緯紗靠氣流推動,屬自由端引緯,受氣流形式、壓力和氣流量的影響,緯紗在異型筘當中不停旋轉、抖動,加上緯紗回彈力的影響,因此很容易出現緯向疵點。這些疵點主要為緯縮疵點、壞邊疵點、雙緯疵點和開車痕疵點等,本文就此4種疵點產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作一簡要介紹。
1 緯向疵點的形成原因
1.1 緯縮疵點
緯縮疵點是由緯紗扭結織人布內或起圈織在布面上形成的,可分為出梭口側緯縮疵點、大緯縮疵點和小緯縮疵點。導致緯縮疵點形成的原因較多,包括纖維及紗線品質,機械狀態與工藝設置等方面。從原料的角度來說,緯紗捻度過大,自由端退捻嚴重,表面毛羽較少,以及壓縮空氣對緯紗的牽引力較小造成緯紗飛行不穩等,易造成緯縮疵點;緯紗回潮率過低或者化纖含量過高而易起圈,也會造成緯縮疵點;在采用低彈絲或氨綸包芯紗等原料進行織造時,這些紗線過于松散且回彈性大,在緯向飛行過程中也會因伸長變形大而發生緯縮現象;紗線的棉結雜質含量過高,在打緯過程中結雜刮住緯紗,也容易造成圈緯縮。機械狀態方面的原因有空壓機出氣量不穩定,壓縮空氣質量不佳,某些氣路部件造成氣壓不穩等。在工藝設置方面,引緯太快或引緯時緯紗受到絞邊和經紗的阻礙,輔助噴嘴同步時間不協調,機器轉速過高,漿紗質量不佳等原因也會造成緯縮疵點。
1.2 壞邊疵點
壞邊疵點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絞邊紗沒有絞住使邊部經紗脫落而形成的脫紗壞邊,它與織機的轉速,布邊形成裝置有關;另一種為緯紗超長或太短引起邊卷緯壞邊,或者緯紗短沒有被絞住而壞邊,且主要發生于緯紗出梭口側邊部。這是因為緯紗出口側不象主噴嘴側那樣,用紗夾夾住緯紗的外端,而是靠兩組絞邊紗外加一組平紋組織來控制緯紗。當然,產生壞邊疵點的原因較多,如外側廢邊紗甩掉或邊經紗之間張力大小不一,以及地經紗起球等都可能產生壞邊。
1.3 雙緯疵點
有兩根完整或不完整緯紗并合在一起,破壞平紋織物的沉浮規律,稱為雙緯疵點,其形成原因有斷緯與入緯不良兩類。雙緯疵點的產生大部分是由斷緯引起,且斷緯后的緯紗頭端絕大部分都靠近出梭口一側,越靠近布邊越多,最多的集中在距布邊40cm以內,只有少部分在主噴嘴側。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原紗品質不能滿足噴氣引緯的要求,捻度低、單強低或細節多,其斷裂強力低于引緯過程中噴射氣流對緯紗的牽引力時,就可能產生斷緯而造成斷緯或雙緯疵點。在引緯過程中氣流對緯紗的牽引力過大,超過原紗的單強則可能會產生斷緯而形成雙緯疵點;斷緯發生后,探緯器誤判,或只有一個探緯器,緯紗被吹斷,就可能探不到斷緯而出現雙緯。此外,操作工操作不良,應取出的壞緯沒有取出,也是產生雙緯疵點的一個原因。織軸卷繞不良,有松經和沉紗現象,或經紗上漿率低,被覆效果不佳而毛羽多等,都能造成經紗開口不清,使緯紗飛行受阻,易導致人緯不良而形成雙緯疵點;剪刀沒有安裝在最佳位置或刀片不鋒利,剪不斷緯紗,也易形成雙緯疵點。
1.4開車痕疵點
開車痕是噴氣織機在生產過程中常見的布面疵點,包括開車稀緯、密路及經縮浪紋疵點,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織物和經紗的蠕變和松馳特性。在織機停臺時,布面和經紗均承受著較大的上機張力,而此時鋼筘與織口相脫離,織口會偏離其正常織造時的相應位置,偏離量的大小隨停臺時間的長短而變化。在開車時,如織口位置處理不當,就會產生開車痕。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