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織機的發展史
世界上第一臺針織機,是英國人W.李在1589年從手工編織得到啟示而創造出來手搖針織機。在我國,第一家汗衫針織廠在1896年創建于上海;第一家織襪廠于1907年建立在廣州。從1896年至今,111年的時間過去了,針織機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如何,發展趨勢又如何呢?
2、國內針織機發展目前不及國外
現在我國的針織機產業已經涵蓋到了:圓緯機,橫機,襪機,手套機,經編機,鉤編機,編織機7大類。但是在這7大類的針織機械中,各類機械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與國外一流機械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以電腦橫機為例:一臺國外的全自動電腦橫機的售價高達八十萬,而國內的全自動電腦橫機的售價在二十幾萬元,價格是一個方面;2006年1-7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口21.89億美元,同比增長8.58%,其中:針織機械進口18594臺,同比下降13.19%,進口金額近6億美元,同比增長33.76%;織機進口11385臺,同比增長2.96%,進口金額3.85億美元,同比增長14.46%。所以可以明顯的看出,在針織機產業中,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在國內市場上的份額都不及國外。
3、向高端技術發展是國內針織機發展的必然趨勢
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可以歸結為:針織行業對于針織機械的要求已經超過了國內針織機廠家的生產技術。技術上無法滿足要求,市場競爭力當然低,對于市場的占有當然就會不足。那么,市場的格局是否在變化,國內廠家的主要銷售渠道又是哪里?
其實,國內的針織機械生產廠家已經開始向高端技術挺進,但是由于起步晚,生產廠家從資金到技術研發上來看都是良莠不齊的,要想從技術上趕超國外水準需要時間和更大的資金投入。在國外廠家紛紛向著電腦化,全自動化發展的時候,國內還有較大部分的針織機生產廠家還在圍繞著手動機械生產。在如今的針織行業里,對于針織機械的要求由于工人,資金等等的變化已經向著半自動、全自動電腦機發展。國內生產廠家主要集
4、市場對產品多元化的要求促進針織機發展
針織設備制造業的成長影響著與之休戚相關的針織品消費市場,針織產品最能體現新設備的水平,針織產業的競爭從一個側面也加劇著針織設備制造商之間的競爭,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率不斷上升,研制開發新的針織設備是制造商的首要任務。
近年來,新型和特種針織原料的問世與應用、市場對針織產品的多元化要求以及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針織工藝技術的不斷革新,并且使針織機械設備在設計、加工與制造水平等方面日益提高,其主要表現在:針織過程不斷優化,提高對原料適應性;采用電子和計算機技術進行自動控制,實現機電一體化;全成型和織可穿的整體針織加工技術與機械;增強多功能、可變換、高效率等特色。
5、國外各種針織橫機的新性能
以橫機為例:隨著針織服裝與面料有向輕薄化發展趨勢,德國斯托爾(Stoll)、日本島精(ShimaSeiki)生產的橫機向電腦化、高機號、多針距及緊湊型、集成化、小型化方向發展。橫機的機號也在不斷提高,目前最高已達E18,相當于中等機號圓緯機的水平,而且主流橫機采用的機號也從E12提高到E14,并出現了一些新的技術與設備。
為了有利于雙面織物(羅紋、畦編等)衣片的成型編織,斯托爾推出了四針床電腦橫機;隨后又研制出了輔助針床從中部起剖分成左右兩塊的四針床電腦橫機;近期,公司推出了具有可變針距、四針床、織可穿等多項功能的電腦橫機,將數
其中,可變針距技術可使一塊衣片或一件服裝的不同部位形成兩種不同針距(橫密);四針床技術可實現各種雙面織物的快速收放針成型,并在收放針部位形成均勻良好的外觀結構;織可穿技術可以一次完成一件服裝的整體編織,節省原料,縮短工序,并提高產品檔次。
日本島精發明的SES系列全球銷量超過4萬臺,現在,公司再開發NewSES系列,以滿足市場需要。
NewSES122FF和NewSES122S都是單機頭、雙系統的緊湊式機器,機寬122cm,帶起針梳,編織全成型產品,其中NewSES122FF是18針的高機號設備,配置壓腳,NewSES122S是16針以下機號,配置沉降片。NewSES123Si是該公司改進最大、最有特色的機型,除了具有NewSES123S特點外,導紗器用過程控制升降結構,編織嵌花時不工作的導紗器升起來,因而有利于墊紗的可靠性,在不編織嵌花時,就作為普通導紗器使用,因而無需更換導紗器。
瑞士事坦格(Steiger)開發研制出Gemini系列電腦橫機。其中,Gemini2.130系單機頭、二系統,機頭滑架敞開,紗線直接由上喂入,擁有專利的摩擦牽拉裝置,用于加工高級羊毛衫。
6、國內針織橫機新產品研發趨勢
要在橫機上編織出立體等結構的織物,持有線圈的某些織針要暫時停止工作,待需要時再重新進入編織,這稱之為休止編織或局部編織方法。通過選針,休止編織可在電腦橫機上全面實現。
為實現該功能,國內一些手搖橫機生產廠商,也在機器上改進三角結構和加入特殊設計,利用休止編織三角進行局部編織和持圈收放針編織,形成三維立體結構等特殊結構和花式效應。
除電腦橫機和手搖橫機外,半自動橫機具有靈活多變、品種適應性強與設備價格低等特點,在我國有一定市場。同時在機器性能、質量和自動化程度方面作了些改進與提高,如紋板設計、自動換線、自動換針、休止編織和圓盤
但是,在總體的發展趨勢上,無論是手搖橫機還是半自動橫機都存在發展空間的上限問題,都是在向著全自動橫機的性能靠攏,最終都不能替代全自動橫機的位置。
在技術上的提升和創新是行業內發展的趨勢,但是對于市場的占有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創新和提高。如何把握市場,提升國內針織機行業的市場戰斗力,抓住市場先機抵御國外同行的競爭,向國外市場發展呢?
7、國內針織機企業的出路在何方?
縱觀現在國內的針織橫機行業,大多是以獨立的公司或者企業在運營,人力,資金,市場縱深等方面都沒有出現能夠獨當一面支撐國內針織橫機行業,與國外大公司相抗衡的大公司。
國內針織橫機廠商之間能否達成聯盟,共同研發高新科技產品,搶占市場先機。將資源優化組合,把資金,人力,技術集中起來趕上并且超過國外的技術。
我國針織行業的技術水平及裝備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向著高性能,多功能,全自動化發展是必然的趨勢,行業的整合化,優勢化也很可能是未來向國際發展的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