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產技術關鍵
2.1原紗的質量控制
粗號紗作為嵌線,凸顯于布面,使布面產生橫凸條效應,較容易暴露棉紗條干不勻等疵點,故選用粗號紗時對棉紗質量要求較高,要求紗線條干均勻,棉結、雜質疵點少,以保證成品布面質量;特細號紗應選用精梳無接頭紗線,單紗斷裂強度要高,強力不勻率要低,單紗斷裂強度應在15CN/tex以上,強力不勻率應在9%以下。
2.2染色
CJ7.3×2tex股線的前處理和染色工藝應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保持紗線的物理機械性能。CJ7.3×2tex股線含雜量較少,為了不損傷纖維,在煮練時可以適當減少純堿用量,而稍稍延長煮練時間。合理配置前處理和染色的工藝條件,可減輕對紗線強力的損傷。染色后色紗用清水洗凈,不能殘留酸液或堿液,避免染后不同顏色的色紗在性能上產生差異。棉紗經煮練、脫脂、漂白、染色后,紗線的毛細管效應得到改善,吸濕性、吸漿性大大增強,有利于上漿工序的順利進行。
2.3優選漿紗工藝
(1)優選漿紗設備
選擇進口祖克S432型雙漿槽漿紗機,該機自動化程度高,具有各區張力自動跟蹤控制、錫林烘燥溫度和壓漿輥壓力隨車速變化等優點,壓漿輥壓力較高,適宜高壓上漿,雙漿槽帶有濕分絞裝置,漿紗分層進烘房。
(2)優選漿料配方
為使漿紗具有良好的增強、耐磨、保伸性能,紗線毛羽得到較好的帖服,我們對漿料配方進行了優選,使漿紗形成光滑、堅韌、完整的漿膜,滿足織造要求。漿料配方為:PVA?179912.5kg,CP?L45kg,PR-Su37.5kg,KT4kg,CD-522kg。
(3)合理配置上漿工藝
本工序應采用“高上漿、大回潮、小張力、強滲透、求被覆”工藝配置原則。采用“兩高一低”和“雙浸雙壓”的上漿工藝。漿紗質量指標如下:漿液含固率10.6%,漿液溫度98℃,上漿率12.8%,回潮率7.5%,伸長率0.6%,增強率48.6%,減伸率8.6%,毛羽(3mm以上)降低率73.2%。
2.4優選織機工藝
由于該產品紗線號數由粗到細差異很大,織物組織和密度變化頻繁,根據這些特點,我公司選用了KT632Ⅱ型劍桿織機,該機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強,對制織高密和粗細差異較大的緯紗、復雜組織的織物性能穩定,優良的選色機構可適用于8種緯紗循環織造,電子多臂提花機構綜框頁數可達20頁。
我們在劍桿織機上進行上機織造時,為解決織物緯紗號數及緯密變化頻繁的問題,對緯紗號數及緯密進行提前設定。因該品種的經緯密度比較大,下機后的坯布疵點較難修織,為此采用較大的上機張力,使織造時開口清晰,減少了跳紗、沉經、吊經等織疵。
織機主要工藝參數為:織機速度380r/min,綜框高度112-117mm,后梁位置前后110mm,高低+4mm,停經架位置前后50mm,高低+10mm,開口時間300°,引緯時間75°,經紗張力2500N。
通過上述工藝技術措施的實施,織造過程中沒有產生稀緯、緯縮等織疵,布面質量良好,經向斷頭為2.8根/臺.時,緯向斷頭為1.3根/臺.時,織機效率達到86.5%以上,下機一等品率達到87.6%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3、結束語
隨著紡織品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常規的品種利潤微薄,只有不斷創新,開發出“人無我有”的市場暢銷產品,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我公司開發的純棉色織異緯雙面小提花面料的開發,迎合了廣大消費者追求“時尚、舒適”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外市場上十分流行。該產品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為我公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