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環錠紗與緊密紗形成機理的異同、介紹了當前國際上應用最廣的四種緊密紡細紗機的主要特征、指出了緊密紡技術的優缺點及發展前景。
[關鍵詞]緊密紡紗異同特點優缺點
從1999年巴黎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上展出世界第一臺生產緊密紗的環錠細紗機以來,短短3年緊密紡紗作為環錠紡最具有標志性進展的技術進步受到紡織界人士的普遍關注,得到了飛速發展,被稱作是繼主流環錠紡紗及高質量的氣流紡紗后的又一新型紡紗方法。緊密紡是在傳統環錠細紗機上進行適當改造,通過增加對從前羅拉鉗口到加捻點的紡紗三角區中纖維的控制,大幅度減少了成紗毛羽,使紗線質量明顯提高。瑞士立達(RIETER)公司、德國緒森(SUSSEN)公司、青澤(ZINSER)公司、日本豐田(TOYOTA)公司生產的緊密紡細紗機已開始在國際上得到應用。截止2002年上半年,全球約有緊密紡細紗錠50萬錠,我國的新疆昌棉公司、山東魯泰集團、無錫二棉等企業也先后引進了緊密紡細紗機。環錠紗與緊密紗形成機理的異同在傳統的環錠紡生產中,粗紗在牽伸系統的主牽伸區須條被牽伸至所要求的紗支,主牽伸區中的須條寬度是所紡紗線直徑的數倍。此時各根纖維抵達前鉗口線時呈自由狀態,當這些纖維離開前鉗口線后,即被捻合在一起形成一根紗線,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紡紗三角區。在這個三角區中,纖維幾乎完全失控,邊緣纖維在加捻之前脫離主體形成飛花,或者纖維一段被捻入紗體,而另一端形成毛羽。因此,加捻三角區對紗線表面毛羽的形成及飛花的產生有著重要影響。另外,纖維在加捻時,處于三角區外側的纖維受到的張力最大,而在中心的纖維受到的張力最小,故成紗時這些纖維的初始張力不等,使后續工序及最終產品受到拉伸時預張力大的纖維會首先斷裂,從而影響到紗線及成品的強力。
為了有利于加捻,纖維在主牽伸區應當平行、伸直而且互相盡可能排列緊密。紡紗三角區是傳統環錠紡紗的較大缺陷,在緊密紡細紗機上,通過在牽伸裝置前面增加氣動集束區等裝置,大大減少了粗紗須條寬度與紗線直徑的比值,使加捻三角區變得非常小,大大減少了紗線的毛羽和飛花,同時也提高了紗線的強力。
幾種緊密紡細紗機的主要特征
1.瑞士立達公司ComforSpinK44細紗機
該機是在立達公司G33型細紗機基礎上改進的第二代緊密紡細紗機(亦稱卡摩紡紗機),在牽伸區前增加了一個由集聚羅拉、吸風插件、氣流導向裝置組成的纖維聚集單元。每個集聚羅拉內的吸風插件上開有一個形狀特殊設計的溝槽,氣流通過布滿小孔(φ0.8mm,80孔/cm²)的集聚羅拉內的負壓而產生,并在主牽伸區內將纖維聚集,增加的一個夾持羅拉預防了加捻延伸到纖維聚集區域,使纖維在主牽伸區和纖維加捻區之間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加捻三角區變得極小。
2.德國緒森公司Elite細紗機
該機(亦稱倚麗紡紗機)在傳統的牽伸裝置前面增加了一個氣動集束區,由吸管、網格圈(3000孔/cm²)和輸出上羅拉所組成,吸管處在負壓狀態,吸管上部每一個紡紗位上開有一個狹小的槽,槽的長度由前羅拉鉗口一直延伸到添加的網格圈與上羅拉的鉗口線上。當纖維一離開前羅拉鉗口線,即被真空吸附到網格圈上,纖維貼著網格圈被輸送到輸出羅拉的鉗口線。在此狀態,纖維始終在負壓作用下互相緊密地排列在一起,基本消滅了紡紗三角區。為占領中國市場,該公司專門設計了為我國FA506細紗機配套的緊密紡紗裝置。
3.德國青澤公司700AirComTex細紗機
該機的牽伸機構為三羅拉紡紗系統,在前羅拉前面增加了一輸出下羅拉,上面的輸出膠輥附有一表面串有小孔的膠圈,被膠圈所覆蓋的筒狀吸管內的氣流呈負壓狀態,經前羅拉鉗口線輸出的須條,受負壓氣流的影響,集聚到打孔皮圈的表面,而緊密集聚在加捻前集聚須條的寬度得到了明顯減小,縮小了集聚須條寬度與紗線直徑的比值,從而幾乎消除了紡紗三角區。
4.日本豐田公司RX240NEW—EST細紗機
該機是在該公司生產的RX240NEW型細紗機基礎上裝配緊密紡紗系統而組成,在牽伸機構的羅拉上增加了由負壓吸引槽和多孔皮圈組成的集棉裝置,為便于操作,每一集棉裝置采用4錠單元組合體。纖維通過負壓的集聚作用,提高了纖維束的平行度,基本消除了紡紗三角區。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