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內外緊密紡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1.1緊密紡紗原理簡介
國外緊密紡紗裝置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紡紗工藝的改變,提升環錠紗的質量,以滿足高檔次的面料和織造要求。這種新的紡紗工藝方法已完全改變了紗線的性能,其研究的視角是通過在須條加捻前增加吸風裝置,通過負壓的作用,盡可能使松散的纖集聚在一條直線上,消除了傳統環錠紡紗機上的加捻三角區,使纖維在平行、緊密的狀態下實現加捻。由于紗中各纖維受力均勻,抱合緊密,使成紗結構和質量產生了質的突變,毛羽、強力、條干、耐磨、外觀有顯著改善。
1.2國外緊密紡的發展及現狀
緊密紡首次出現在巴黎ITMA'99上,目前國際上有五種不同結構的緊密紡紗系統,分別是Rieter、Sussen、MAL、Zinser和TOYT公司的產品,它們在集聚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集聚原理均相同。(1)瑞士RIETER公司的COM4集聚紡紗系統:其核心技術是將前羅拉改為塵籠式實現抽風,并內置不回轉的斜管使空氣具有縮合作用以達到集聚紗條的目的。(2)其他幾種均是在原來的細紗牽伸系統中加了一個氣動集束區,負壓形式均是采用網格圈或帶孔皮圈來實現凝聚。由于專利權的因素,各公司通過不同的主、被動傳動形式和凝聚紗條的上、下形式來避免雷同,但由于凝聚槽的長度、角度、方式不同,以致最終效果也有所不同。綜合分析,我們認為Sussen的Eliter集聚方式、凝聚時間、凝聚長度及進入加捻握持點最近,又同原紡紗形式差異最小,特別對設備改造較為理想。
1.3國內緊密紡的發展及現狀
目前國內的上海、無錫、東臺、山西、河北等多家紡機廠及研究院校等均在研制緊密紡系統,但至今尚無商業化生產。紡織生產企業只有山東、新疆等三家企業批量引進了Rieter的COM4、豐田公司的產品,但價格昂貴。國內有幾家企業引進了Sussen公司的牽伸部分,規模很小,處于探索階段。至2003年上半年無錫一棉是國內唯一一家大規模吸收Sussen技術并成功進行國產化改造的企業。
2、緊密紡紗裝置在國產環錠紡設備上的改造
我國已正式加入WTO,紡織工業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高新技術的應用將是紡織業能否走在世界前列的關鍵,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顯得尤為迫切。目前客戶對產品的要求愈來愈高,現有質量難以滿足成品的要求。由于緊密紡紗線的特質對紡織產品具有升級換代的作用,研究緊密紡紗新技術已成為紡紗領域目前最熱門的重點攻關課題。
鑒于國內紡機發展的現狀及整機引進投資高、風險大及市場等一些不確定因素,我們大膽設想在國產設備上進行改造,以提升品質,降低成本,降低投資風險。如果改造成功則投資費用比整經機引進下降50%。我們通過同德國Sussen公司技術磋商,依靠無錫一棉雄厚的品種開發實力和良好的企業機制,結合國FA506型細紗機的特點,進行了緊密紡技術在國產設備的改造。通過近兩個月的努力,完成了24錠的試驗,于2001年11月實現了一臺樣機的制作,經不斷試驗、方案修改、品種開發、市場開拓,日趨成熟,于2002年初指改造,目前已形成6.5萬錠的生產能力,紗線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成功的實現了緊密紡裝置在國產化設備上的改造,填補了國內無毛羽環錠紗生產的空白。
2.1、在國產設備上成功改造的關鍵因素
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緊密紡紗裝置國產化改造方案制定與實施:
(2)通過集聚原理和集聚區流場分析,進行集聚區“完全集聚”效果的研究:
(3)對集聚元件的材料及表面狀態進行研究,盡可能減少集聚裝置的磨損;
(4)對氣流導向元件的形狀、尺寸參數進行研究和優選,使氣流盡可能向紗體集聚;
(5)無毛羽、高強度、柔光澤精品紗和特色紗線原料方案、生產工藝、操作管理、設備維護方式、產品定位研究試驗及市場開拓。
2.2、FA506細紗機上改造的關鍵技術
(1)緊密紡改造的牽伸元件與國產的FA506細紗機的銜接和匹配。
(2)FA506細紗機加裝負壓吸風裝置及合理布置。
(3)傳動部件改造,使集聚紡紗的傳動平衡。
(4)電氣元件的匹配,使其滿足生產。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