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電 腦 橫 機 的管 理
6、人員的配置 通常情況下,制版人員每人負責10-20臺機器,操作工每人負責4-5臺機器,代班人員每人負責20臺機器,檢驗人員每人負責8-10臺機器,其中所有工序的工人中技術人員的培養是重中之重。
7、生產效率的提高 制 作優秀程序是提高生產效率的基礎。第一,程序在機器上運行的穩定性,有些程序制作過程并沒有考慮程序的穩定性,使機器編織時操作工很難調試正確,既浪費時 間,又造成正品率下降,因此制版人員制版時必須自行上機調試,才能了解如何制版以使生產更穩定。第二,程序要機器上運行的高效性,這就需要制版人員根據產 品的類型特點,充分利用機器的特性與功能,提高機器生產效率。
擋車工積極性是提高生產率的保障。在使用同種機器和生產同樣產品時,積極性高,責任心強的擋車工生產效率比差的提高15%左 右。因此要提高擋車工積極性,不能用高壓政策,而要以說服教育,思想溝通為主,保證發放合理勞動報酬,留住熟練、素質好的擋車工。良好的生產調度是提高效 率不可缺的措施。目前毛衫行業內銷市場的訂單大都小而雜,這就要求生產計劃人員合理計劃,減少機臺翻車率,做到有序調度,保證訂單按時交貨。
8、機器的維護與保養 機器的保養制度:好的保養可減少機器故障率和停臺率、降低維修成本,可避免機器磨損,延長機器使用壽命;可提高機器速度,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因此保養細則必須制度化。
國產橫機要尤其注意這一點。機器的用油:電腦橫機的用油是為了對機器進行潤滑,關鍵部位要用油脂、重油,注意高溫時用油不能發生變性,改變為降低成本而使用便宜油的傳統理念,確保機器能夠使用指定油。
機器的工作環境:無論是新廠還是舊廠,都要保證電腦橫機規范、良好的工作環境,避免因惡劣環境帶來的不必要損失。尤其注意避免機器部件直接與外界接觸,造成粉塵污染,使機器加油運轉時形成油泥,最終造成磨損。
作者第三部分說到了經營管理,個人認為這是發展的關鍵。設備和技術等,是企業發展的必備條件,但并不充分,是生產型觀念——硬件是基礎,但不是關鍵!
從 第二部分開始,我就在懷疑,看到第三部分,我深信不疑——作者說的是國產機。浙江奧群擁有300臺電腦機,是有進口機的,但并沒有談起進口機的管理與使 用,令人不解。“聽話聽后音”,我還是喜歡前面的兩個詞——長遠發展和生存需要。這兩個詞的意思大概就是企業的經營戰略吧。戰略轉移不應該計較眼前利益, 要考慮持續發展的動力。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