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染料染色常見疵病及克服方法
名 稱 | 形 狀 | 造 成 原 因 及 克 服 方 法 |
白 節(jié) | 局部未染色 | 1、染前紗被風(fēng)干。脫水后用濕布蓋好。 |
2、紗在染機內(nèi)被壓桿或籠蓋壓住。開車前加強檢查。 | ||
色 檔 | 緯向?qū)挭M不一的橫條 | 1、坯布縫頭時,疊層太厚,使絲光后帶堿或染色后帶染液較多。可采用平接式縫頭。 |
2、坯布去雜不凈而固定擱置時間太長,染前又未洗凈所致。應(yīng)避免布卷放置過久,染前應(yīng)充分水洗。 | ||
頭花與深頭 | 布卷兩端有較長、較深的花斑 | 1、卷染時接頭布使用次數(shù)過多。可用硫化堿剝色后再用。 |
2、布卷兩端水洗不凈。水洗時布卷調(diào)頭不可過早。 | ||
3、拉頭過缸,操作較慢。 | ||
4、過缸前,末一道剎車較松;布卷帶液過多。 | ||
邊深淺及陰陽面 | 兩邊及正反面色澤深淺不一 | 1、硫化染料軋染時,上、下軋輥硬度相差過大。 |
2、軋輥左右壓力不一,應(yīng)加調(diào)整。 | ||
3、織物單面擦毛,被擦毛的一面,得色較深。導(dǎo)輥等要檢查保持表面平滑。 | ||
紅筋、紅斑等 | 紅色條狀、塊狀等 | 1、硫化藍(lán)、硫化黑染色時,如染料量多易造成溶解不良,染料顆粒粘附于紗線上氧化后形成,嚴(yán) 格按照化料規(guī)定溶解好染料。 |
2、防氧劑用量不足,使還原力降低,而造成早期氧化,這種現(xiàn)象,以硫化藍(lán)BN,RN尤易產(chǎn)生。要加強染浴硫化含量的測定,及時調(diào)整染浴內(nèi)硫化堿至規(guī)定量。 | ||
3、操作不當(dāng),機械故障或布卷不齊,使染物暴露在外,而引起早期氧化,這對硫化藍(lán)BN、RN更為突出。要認(rèn)真執(zhí)行操作工藝,加強設(shè)備維修保養(yǎng),布卷不齊可用防氧劑(或硫化堿溶液)澆邊去除之。 | ||
4、染物前處理時發(fā)生斑漬疵點,或前處理后帶堿較重,加強煮練前后處理,符合質(zhì)量要求,有斑漬的染物,染色前要予以處理。 | ||
色澤萎縮 | 發(fā)色不充分或紅光消失 | 1、用硫化紅棕B3R拼染,必須嚴(yán)格掌握染色溫度、染浴含硫化堿量和染后清水洗滌工藝。 |
2、硫化紅棕B3R色光多變,染后需保持定量的醋酸處理,洗除殘余堿質(zhì)。 | ||
古銅色斑 | 染物兩頭或表面呈古銅(或金銅)色深斑 | 1、硫化黑卷染后,水洗不良,造成兩頭過早氧化。加強水洗。 |
2、硫化黑染維棉(或維粘)時,易產(chǎn)生紅褐斑,可用氯化亞錫、硫酸亞鐵等溶液(對織物重1-10%)處理改善。 | ||
3、以硫化黑連缸染棉紗時,由于:(1)電解質(zhì)越聚越多;(2)染浴中硫化堿含量低,染浴不穩(wěn)定;(3)染料含量過多,容易造成浮色沾附于紗線表面等因素造成。在染色過程中,要注意定期調(diào)換染浴,或在多次染色后,過濾除去殘余雜質(zhì),并測定硫化堿含量后續(xù)用。 | ||
色花、色點、色差 | 局部不勻并有深色點,頭、續(xù)缸色澤深淺 | 1、染浴中硫化堿含量不足,加強測定與控制。 |
2、染色后的氧化方法和時間不一致。控制氧化工藝條件要前一致。 | ||
3、合理掌握頭缸、續(xù)缸的加料,使頭、續(xù)缸的含堿量一致。 | ||
4、紅棕B3R化料方法不一致。必須做到化料一致,并隨做隨用。 | ||
5、染深色品種后,機臺未清洗干凈而贊成。加強染色后的機臺清洗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