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民族扎染工藝:扎花 浸染 出缸 拆線 漂洗
扎花即在白布上用針線縫扎出各種花紋圖案,是整個扎染制作工序中的第一道關鍵工序,同時也是專門由女性承擔的一道工序,對扎染圖案的成形十分關鍵。扎花首先在白布上印好圖樣,然后按照印好的圖樣扎花。縫扎時針線的松緊要均勻,并且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針法,不能扎錯。縫扎好后的布料縮小成一簇簇、一團團的疙瘩布。 浸染是整個扎染制作工序中的第二道關鍵工序。周城用自制土靛浸染扎染布,系用冷染的染制方法。先在染缸中放入水,加入土靛,用染棒調勻后,還要再加入適量的輔料。在浸染布料時往往要根據染布的深淺來配放原料。浸染前先將布料放入清水中浸泡,然后擰干放入染缸中浸染。用土靛染布要反復浸染多次,先染一道曬干后再次浸染,如此反復,浸染的工序也因布料色彩的深淺而有所不同。染布顏色的深淺除了與浸染的次數有關外,還與浸染技術、染料的配放、晾曬、氣候等有關。在第一次浸染前先要配放染料,民間俗稱“發缸”,屆時在缸中按比例放入土靛、水等,使之發酵,待發酵后再加入適量的輔料。 出缸是整個扎染制作工序中的第三道關鍵工序,將已浸染好的布料從染缸中取出,屆時先將經反復浸染后已染好的布料搭在染缸上方的染棒上濾水,然后擰干、晾曬。除染缸外,一般還有一個副缸,體積略小于染缸,其中放滿清水,出缸時一般先在副缸中過一遍,這樣既防止染料沾在染布上,又可以節約染料。從副缸中取出晾干后,便可以開始下一道工序了。 拆線是整個扎染制作工序中的第四道關鍵工序。染好后的扎染布經曬干后,便可以拆線了。這道工序不復雜,但須小心謹慎,一旦拆破布料,則前功盡棄。因而這道工序多由扎花的婦女擔任,她們熟悉針法,知道從何處下手拆線,可以拆得既快,又免于破損。 漂洗是整個扎染制作工序中的第五道關鍵工序。在木缸中(有的是用水泥砌成的水池、水缸)放入清水,將拆好的扎染布投入其中,反復漂洗。漂洗看似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