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濕短蒸設備生產燈芯絨咖啡色工藝探討
摘要:介紹活性染料在引進的濕短蒸染色機上生產燈芯絨的特點和優點
活性染料以其色譜齊全、色澤鮮艷、牢度優良、勻染性好和工藝簡單而廣泛應用于純棉或棉混紡織物染色中。我公司根據不同的染料和不同的顏色選用不同的染色工藝,將軋染分為焙烘固色、汽蒸固色和濕短蒸固色三種方法。
然而,由于焙烘固色法和汽蒸固色法有其無法克服的缺點,例如,焙烘固色法的固色率較低,只有60-70℅,得色牢度差,尿素用量多,污染環境;汽蒸固色法用鹽量大,布面不易洗滌,用氣量大,能耗多,布面亮澤度較低。因此,在生產某些品種如燈芯絨時受到很大限制。邯鄲印染有限公司為了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適應目前印染廠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需求,從德國門富士引進了原裝濕短蒸設備。經過調試,于2002年9月底開始投入生產。本公司選用Dystar公司雷馬素RGB型,麗華實CA、E/EA型,Clariant公司的黛棉麗HF型染料。此類染料屬二氟一氯嘧啶基活性染料,具有中等反應活性,較高的固色率,對濕蒸工藝的適應性較好。采用該工藝,固色時間短,得色均勻。它們與纖維結合鍵具有很好的耐酸堿和水解性,適合染綠色、咖啡色、灰色等色光,以及色差較難控制的中深色。
長期一來,由于設備、染料及工藝條件的限制,純棉織物咖啡色的生產一直困擾技術人員。由于傳統的士林工藝,成本較高,且以還原棕BR為主,色光穩定性差,遇干潮變色嚴重,用硫化染料染咖啡色雖然價格便宜,但工藝較難控制,污染嚴重,再者高檔面料 一般不用硫化染料染色,用普通的活性染料染咖啡色則左中右及前后色差不易控制,并且需要大量的鹽堿等助劑,加重了后整理的負擔,最終生產的產品手感粗糙,底板硬挺,絨毛與底布顏色反差太大。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技術人員潛心研究,反復實驗,精心篩選染料,逐步發現在濕短蒸車上生產彈力燈芯絨咖啡色有很大的優勢,通過實驗生產證明了此工藝的優越性和可靠性。
一、濕短蒸染色機理:
1、“ECONTROL”工藝設備,引進了德國門富士設備,此設備不需要紅外線預烘,不需要蒸箱,配備快速清洗裝置,所需設備量少,流程短,節約能源。
2、“ECONTROL”工藝是一種新型軋染工藝,它使用“dichlortricaine”基活性染料,活性較高,每立升只需10克小蘇打,1-2克給濕劑,烘房蒸汽含量25-30℅,烘燥溫度110-130℃,織物靜止2分鐘直接水洗,即可獲得相當高的得色率。
3、“ECONTROL”工藝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染得織物頭尾色差小,重現性好,適用于小批量和大批量生產。
4、“ECONTROL”工藝化學品用量少,廢水中沒有尿素,不需加鹽,污染低,易于水洗,去除浮色,染得織物手感柔軟,色澤飽滿。
二、生產的品種:
67’’12*12+70D 51*140緯彈14條燈芯絨
三、工藝流程:
浸軋液(染液與堿液4:1混合液,溫度20-25℃)-烘干(溫度120-130℃,濕度30℅,固色時間2.5分鐘)-水洗-山德飄洗-水洗-烘干
四、染化料助劑的選擇及工藝處方:
1、染料選擇:Dystar公司;雷馬素活性染料:GOLDEN YELLOW RGB,NAVY RGB,RED R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