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短流程前處理清潔生產助劑及工藝
短流程前處理劑是多種化學品和生物技術的有機結合。它有效地解決了纖維素酶的耐高溫性、耐酸堿性等問題。通過酶的先行作用,在織物溫度尚未達到高溫以前,纖維素酶組分對纖維素纖維表面的表皮和初生胞壁層的完整性進行破壞,對纖維表皮及纖維初生胞壁層進行弱化水解,同時拆散纖維內部的結晶結構,擴大纖維的不定形區,幫助短流程前處理劑中的化學組分快速滲入纖維內部。 在90~100℃,該助劑的化學組分與雙氧水共同作用,能有效去除棉纖維上的果膠、蠟質、色素等雜質。生物酶與化學品的共同作用,縮短了纖維除雜過程的時間,減少了化學品的用量,簡化了工藝流程,減少織物損傷,提高織物白度和毛效,減少了排出的廢水量,實現了廢水低堿排放,達到容易處理的目的。 短流程前處理劑的關鍵技術是優選活力滿足纖維素織物前處理工藝條件的纖維素酶。 在纖維素酶與纖維作用時,纖維素酶會破壞纖維素纖維表面的表皮和初生胞壁層的完整性,對纖維表皮及纖維初生胞壁層進行弱化水解。通過內含的纖維素酶組分對纖維的先行作用,短流程前處理劑中其他的組分能夠快速進入纖維內部,對纖維含有的雜質進行均勻、高效、徹底的去除,從而達到縮短處理時間和提高處理效果的目的。 在保持纖維強力的前提下,短流程前處理劑全面提升纖維素織物前處理效果、加速前處理進程并能改善織物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潔度,同時,通過包覆技術,解決了纖維素酶在制造、儲藏和應用過程中的穩定和釋放問題,保證了纖維素酶組分在應用過程中的作用穩定性。 與傳統工藝對比,能減小在練漂過程中的纖維損傷,提高白度、毛效和纖維吸收染料的能力,改善手感,生產每噸布可節約水60%,節省蒸氣55%,每百米布節約生產綜合成本1.20元左右,生產加工時間也有原來的2~3個小時降至70~90分鐘。以一個年產量7000萬米的中等規模印染廠為例,需要使用前處理劑200噸以上,可實現銷售額250萬元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