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纖維及其紗線織物漂白工藝特點和要點
大豆蛋白纖維漂白前不需要進行精練,可直接漂白。大豆蛋白纖維條和紗線則要先經過精練,去除制條和紡紗前加入的防滑油劑、抗靜電劑以及生產中攜帶的灰塵和吸附物以后,再經進行漂白。而大豆纖維織物則還要去除織造前施加的漿料或石臘等,以及織造過程中產生的油漬等污染物,因此也必須先進行精練,然后再漂白處理。由于織物中的纖維排列較緊密,漂白液料難以滲透,處理效果不及前幾種方法。 由于大豆蛋白纖維耐濕熱性差,隨著溫度的升高,纖維收縮率會增大,造成斷裂延伸度提高。同時,漂白時溫度對纖維的強力影響較大。據介紹,大豆蛋白纖維紗在95℃漂白時強力損失14.5%;而92℃漂白時僅下降5.8%。因此精煉漂白時一般應控制溫度低于95℃。 另外,紗線漂白分絞紗漂白和筒子紗漂白丙種形式。前者在漂白時纖維較松散,白度均勻,但與水液和機械的摩擦較大,因而易發毛,易打結而形成亂紗,而且織造時還要重新卷繞成筒子,工藝冗長繁瑣;后者工藝短,生產率和制成率均高,紗線表面較光潔,但應掌握好筒子的卷繞官度,以免漂白液滲透不充分而導致里外漂白不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