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前處理常見質量問題
前處理(練漂)的質量不僅僅關系到漂白產品成品質量,而且作為半制品,還會直接影響到染色、印花、后整理等質量。有專家說,染整產品質量問題有70%是前處理不佳造成的,有其一定的道理,染整質量與坯布有關,與設備情況及操作有關,與工藝技術及執行有關,與染料有關,與助劑也有關,我們重點討論助劑的影響。
一、白度和毛效不佳問題
白度不佳包括白度不純正、不均勻及3Omin毛效達不到8cm以上,這與針織物坯布的質量有關,如低級棉含量多,往往白度與毛效不易做好,當然最關鍵的是工藝制定及助劑選用問題,在工藝制定中: ( l )H2O2及NaOH量必須充足: H2O2在前處理中不僅起到漂白色素的作用,而且具有去雜作用(包括去棉籽殼),H2O2量不足(包括分解太快),白度不可能保證;NaOH不僅提供H2O2漂白所需的堿(pH),而且與精練劑配合,起到最大的去雜作用,NaOH量不足,去雜就差,毛效首先不能達到要求。當然白度也不能達到要求,所以H2O2及NaOH的量可以說是保證白度和毛效的首要因素。 (2)選用優質精練劑: 精練劑的凈洗、乳化、分散、滲透等綜合效果必須優秀,以保證將雜質去除凈,保證白度和毛效,但市場上精練劑質量參差不齊,我們必須選擇綜合效果優秀的產品而不單單只測滲透力和含固量,滲透力只是考慮的一個方面。 (3)氧漂穩定劑及螯合分散劑: 這二種助劑主要是為改善本質,吸附和絡合水中的Fe3+等金屬離子,防止金屬離子催化對H2O2產生快速無效的分解,如果H2O2快速無效分解,其白度、毛效就達不到要求,同時會造成織物脆損甚至破洞。故要達到白度和毛效,氧漂穩定劑要選擇優秀的品種,在選擇中要重點考慮H2O2的分解率。螯合分散劑的加入不僅螯合鐵質等,而且能螯合分散水中的各種雜質,使這些雜質不再重新沾污織物而造成白度發暗發灰等現象,故螯合分散劑不僅要考慮其對金屬離子的螯合力而且還
二、棉籽殼去除不凈
棉籽殼去除主要靠NaOH在一定條件下對棉籽殼的膨脹及溶脹,再經一定的機械洗凈力去除棉籽殼,去除不凈主要是溫度和時間不夠造成,所以必須在一定溫度下有充足的時間才能完全去除棉籽殼,H2O2及精練劑對棉籽殼去除有一定幫助作用,所以在前處理中必須有一定溫度和時間以保證棉籽殼去除,同時可加入NaHSO3,或蒽醌類物質,有助于棉籽殼去除。 三、破洞及脆損
破洞及脆損的原因除燒毛破洞、加工過程中勾破、坯布原有破洞等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H2O2漂白浴中或布面存在Fe3+、Cu2+等金屬離子;這些金屬離子催化H2O2快速分解,造成纖維脆損。如果金屬離子(如鐵銹等)過于集中一處,則纖維、紗線脆損而形成破洞,故在H2O2漂白肘必須選擇優質氧漂穩定劑和螯合分散劑以絡合、吸附織物上及漂白浴中的金屬離子,防止H2O2過快分解造成破洞或脆損。 當然,布面帶堿(去堿不凈)或帶酸(去酸不凈)也會造成脆損。同時,在高溫帶堿情況下,織物存在空氣時也會脆損,這種情況可加入NaHSO3等弱還原劑加以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