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脫膠及其織物的前處理
苧麻與棉同屬于纖維素纖維,但在物理結構和性質上與棉比較有較大的差異,同時兩者在含雜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苧麻纖維素含量較棉低,除含有原棉中所具有的主要雜質如果膠物質、油蠟等外,還含有少量木質素,同時纖維中雜質的含量和各種雜質間的比例,隨著品種的不同,有著較大的變動,因此,麻類的前處理較棉困難,具有獨特之處。 苧麻收割后,從麻莖上剝取麻皮,并從麻皮上刮去青皮,而得到苧麻的韌皮,經曬干后成為苧麻紡織廠的原料,稱為原麻。原麻不能用來紡織,必須經過脫膠,制取苧麻單纖維,才能用來進行紡織加工。(一)苧麻纖維的脫膠 苧麻中含有大量雜質,其中以多糖膠狀物質為主,絕大部分要求在紡紗前除去。紡紗前將韌皮中的膠質去除,并使苧麻的單纖維相互分離,這一過程就稱為脫膠。苧麻脫膠的方法主要有土法脫膠、微生物脫膠、機械物理法脫膠和化學脫膠。下面主要介紹化學脫膠。 化學脫膠法是目前工業生產中用得最多的方法,此法利用強酸、強堿及氧化劑先后與原麻作用,原麻中所含非纖維素物質大多數可溶于酸、堿液中,有些在氧化后可以溶解。由此可得漂白精干麻,在上述化學藥劑中,主要藥劑是燒堿,因燒堿熱溶液可以溶除纖維素被水解的短節,使纖維分子長度均勻化。所得產品純度較高,機械物理性能也較完好。 苧麻纖維脫膠時,先用硫酸2g/L,浴比1:10左右,溫度50℃浸1h,浸后及時沖洗和煮練。煮練時用6g/L燒堿溶液在110~130℃煮練2~3h,放去堿液,沖洗后用10g/L燒堿再煮一次。煮練時還可加入一些助劑,如肥皂、硅酸鈉、亞硫酸鈉等,以提高煮練的質量。煮畢,放出堿液,再進行打纖,即利用機械的槌擊和水力噴洗作用,將已被堿液破壞的膠質從纖維表面清除掉,使纖維松散、柔軟。必要時可再用次氯酸鈉溶液漂白,以提高白度并降低纖維木質素和其它雜質的含量。隨后酸洗、水洗、脫水、給油、脫水、烘干。 目前常用的脫膠工藝有如下幾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