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光工藝條件分析 絲光工藝的基本條件是naoh溶液的濃度,溫度,作用時間,張力和去堿。 一、堿液濃度 是影響絲光效果的主要因素 ① 棉纖維用不同濃度燒堿溶液處理后,長度和直徑的變化情況: 濃度>8%,直徑增加,長度縮短至最大 ②棉紗在不同濃度naoh溶液中的收縮和染著力 ③棉布絲光對濃度要求(c與收縮及鋇值關系) c=177g/l時,鋇值為150,c=245g/l,鋇值最高。 c=240~280g/l,收縮趨于穩定。 因此絲光最適宜的燒堿濃度是245g/l左右,考慮到織物本身吸堿、空氣中酸性氣體的耗堿等因素,棉布絲光堿濃度為260~280g/l。實際生產中,可根據半制品的品質和成品的質量要求選擇。 二、張力 1、張力對織物光澤的影響 棉織物用濃堿處理時,只有加上適當的張力,才能顯示出良好的光澤,從張力對棉紗絲光后性能的影響可以看出:張力大,光澤好。 2、張力對織物機械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響 即在無力條件下,棉紗線的強力已獲得提高,如果施加適當的張力,其強力還可以進一步提高,但光澤增加的并不多,且斷裂延伸度和吸附性能卻有所下降。 3、張力對織物縮水率的影響 絲光時,經緯向張力對織物縮水率有極為重要作用。 實際生產中,各種規格的織物經緯向縮水率是不平衡的。卡其、府調等經密較高的織物,經向縮水率大大超過緯向縮水率,所以優先考慮經向張力;而平布等一類薄織物則正好相反。 三、溫度 燒堿與纖維素纖維的作用是放熱反應,所以提高堿液溫度有減弱纖維溶脹的作用,從而降低絲光效果,表現在收縮率和鋇值下降,所以絲光堿液以低溫較好,但實際生產中考慮到經濟效益,以及溫度過低堿液粘度增大,使減液難以滲透到紗線和織物內部,再有擴幅較難,所以通常采用軋槽夾層通入冷流水使堿液冷卻即可。 四、時間 絲光作用是使燒堿迅速均勻而充分地滲入棉紗or織物內部和纖維發生作用,因此必須保證一定的時間。 將棉紗用280g/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