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羊毛起漂白作用的因素
以羊毛為代表的白色動物纖維的漂白,按化學反應的性質分為氧化漂白和還原漂白。不同的漂白方法所用的助劑不同。氧化漂白常用的漂白劑為雙氧水。
過硼酸鈉和碳酸氫鈉是作用比較緩和的兩種漂白劑,它們也是通過釋放出過氧化氫起到漂白作用的。雙氧水對羊毛漂白白度較持久穩定,但對羊毛有損傷。因雙氧水是一個較活潑的氧化劑,濃度達到60%以上可自燃,所以工廠中通常使用30%~35%濃度的雙氧水,這個濃度對人的皮膚也有灼傷。
金屬離子對雙氧水分解有催化加速作用。為避免由于雙氧水性能不穩定造成的對毛織物的局部損傷,使用時要在pH值、溫度、時間上進行控制,同時還要加入穩定劑。
由于羊毛的特點是耐酸不耐堿,易在高溫受損,為獲得較好的漂白效果,通常是pH值為弱堿性條件(8~9)。溫度為50~70℃,時間則是溫度低時宜長,而溫度高時為短,如在50℃可以從3~l0h,在70℃則為60~90min。所用的穩定劑多為硅酸鈉或高磷酸鹽。
硅酸鈉對雙氧水具有雙重作用: 其一是硅酸鈉自身的堿性有促進雙氧水分解的作用; 其二是硅酸鈉膠體對有催化作用的金屬離子的吸附作用對雙氧水起穩定作用,但這種作用必須有適量的鈣、鎂離子存在,才比較顯著,故雙氧水漂白以硅酸鈉為穩定劑時應使用硬水。高磷酸鹽溶液也呈堿性,它是一類螯合物,對金屬離子有螯合作用,也存在上述雙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