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竹纖維織物的酶退漿工藝進行研究,探討了酶濃度、pH值、溫度、處理時間、活化劑濃度等因素對退漿效果的影響,初步確定出退漿工藝,并通過正交試驗得出竹纖維織物淀粉酶退漿的優化工藝。與堿退漿工藝進行對比表明,酶退漿可替代傳統堿退漿。關鍵詞:竹纖維;淀粉酶;酶退漿;堿退漿;清潔化生產 竹纖維是一種新型的纖維素纖維,其織物具有一定的抗菌、防紫外線功能,穿著涼爽、透氣,服用性能優良,如能在其紡織染整加工中采用清潔化生產工藝可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酶作為一類生物催化劑,易生物降解,不會污染紡織品和環境。因此,生物酶在紡織生產中的應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且隨著變性淀粉性能的不斷改進和對各種纖維織物上漿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采用變性淀粉漿料上漿將成為主流,因而織物退漿主要是除去淀粉類漿料。工業上傳統的退漿方法有堿退漿、酸退漿和氧化劑退漿等,傳統退漿工藝的優點是織物上的漿料和雜質去除比較徹底,缺點是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耗用大量的水和化學物質,能源消耗大,易損傷纖維,更嚴重的是傳統退漿工藝帶來的環境污染難以避免。目前解決堿退漿污染問題的根本出路應是用生物酶退漿工藝來代替傳統的堿退漿工藝。1 試驗部分1.1 退漿用淀粉酶 目前用于紡織退漿的淀粉酶主要有枯草桿菌淀粉酶(α-淀粉酶),淀粉糖化酶(β-淀粉酶),胰淀粉酶,麥芽淀粉酶等。我國主要采用耐熱性強的枯草桿菌淀粉酶即α-淀粉酶,如胰酶和BF一7658酶。a-淀粉酶屬于一種細菌淀粉酶,是由枯草芽孢桿菌經發酵提煉精制而成的,它對溫度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但它并非為單一的淀粉酶,還含有其他酶組分。后者雖然含量較少,但他們的存在有利于去除織物上的油脂、蛋白質等雜質。1.2 試驗原料及工藝流程 布樣為B14.5/14.5 523/283機織物;退漿藥品a-淀粉酶(活力單位≥4000),滲透劑JFC。氯化鈉。 工藝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