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織物的漂白方式
經過煮練,織物上大部分天然及人為雜質已經除去,毛細管效應顯著提高,已能滿足一些品種的加工要求。但對漂白織物及色澤鮮艷的淺色花布、色布類,還需要提高白度,因此需進一步除去織物上的色素,使織物更加潔白。再就是織物雖經過煮練,尤其是常壓汽蒸煮練,仍有部分雜質如棉籽殼未能全除去,通過漂白劑的作用,這些雜質可以完全去掉。棉印染廠廣泛使用次氯酸鹽、過氧化氫等氧化性漂白劑。對棉及棉型織物漂白,過酸類化合物如過硼酸納、過醋酸、過碳酸納等也偶有應用,亞氯酸鈉多用于合成纖維及其混紡織物的漂白。通常將次氯酸鹽漂白簡稱為氯漂,過氧化氫漂白簡稱為氧漂,亞氯酸鈉漂白簡稱為亞漂。(1)次氯酸鹽漂白① 常用次氯酸鹽有漂白粉和次氯酸鈉兩種。漂白粉是氯氣與消石灰作用而成,如通氯氣于石灰乳中,可制得含有效成分高一倍的漂粉精;通氯氣于燒堿溶液中,則可制得次氯酸鈉。漂粉及漂粉精中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鈣,總的效果不如次氯酸鈉。目前規模較大的棉印染廠常自己制造次氯酸鈉,或向附近化工廠購買次氯酸鈉供漂白用,漂白粉供小城市或農村不易得到次氯酸鈉的地區小型印染廠使用。漂粉精價格較貴,使用較少。次氯酸鈉漂白工藝和設備較簡單,多用于棉織物及維棉混紡織物漂白,有時也用于滌棉混紡織物漂白。但不能用于蠶絲、羊毛等蛋白質纖維的漂白,因次氯酸鈉對蛋白質纖維有破壞作用,并使纖維泛黃。由于對纖維中天然色素的分子結構研究得不夠,至今還不十分清楚。從已知的色素基本知識來看,天然色素結構在漂白過程中遭到破壞,達到消除色素的目的。在漂白過程中,除了天然色素遭到破壞外,棉纖維本身也可能受損傷,因此,必須控制好漂白的工藝條件,做到外觀質量與內在質量都合格。② 次氯酸鈉漂白方式主要有淋漂及連續軋漂兩種。淋漂是將織物均勻地堆在淋漂箱內,用泵將漂液循環不斷地噴灑在織物上,常溫下循環1~1.5h,再經水洗、淋酸、水洗。淋漂是非連續性生產,目前已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