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毛皮附件出現在普通服裝中的頻率越來越高,而不再像是以前只出現在高檔服裝產品中,例如毛皮制作的服裝外領、圍脖等。pH值對毛皮附件質量有什么影響呢?下面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pH值對紡織品毛皮附件質量影響分析
根據GB/T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中的劃分,毛皮屬于C類紡織品,即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品,C類紡織品的pH值合格范圍為4.0~9.0,然而在日常檢測過程中,紡織品中毛皮附件的pH值經常呈現酸性,其值常在2.5~3.5之間,低于pH值4.0的最小限定,故被判定為不合格。
由于毛皮附件在紡織品的染整過程中,會有一系列的酸、堿處理,所以各種紡織品或多或少就會有一定的酸堿度,紡織品的pH值正好能恰當地反映服裝的酸堿度。紡織品的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對人體產生一定影響,正常皮膚的pH值在5.5~6.5之間,化學反應上呈弱酸性,皮膚的汗腺與皮脂分泌的汗水和油脂本身具有酸堿度,如果外界的酸堿度和人體正常需要的酸堿度相差過大便會造成人們身體不適,出現皮膚上的許多疾病。由于人體這一特殊情況,作為服飾用的紡織品在正式投入市場之前,要很好地控制其pH值,以使之達到符合人體要求的合適數值。作為紡織附件的毛皮產品的pH值如果過于偏酸性,不僅會對皮膚產生刺激,還可能加大皮膚受到病菌感染的可能性。
由于帶有毛皮附件的服裝在出口金額上明顯高于普通紡織服裝,因此一旦這些pH值不合格的紡織品在國外遭到通報乃至召回,將會給出口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會進一步影響中國紡織品在全球服裝市場上的良好口碑。鑒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廣大紡織品生產企業:應加大對毛皮類產品的生態安全的重視程度,加大對pH值這個檢測項目的監測力度,必要時可以聯系檢驗檢疫部門進行定期檢測,以避免毛皮附件不合格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