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裂紗
外觀:緯編針織布,其中一列之毛圈被拉開趨向平直。
成因:緯編針織物,于定型或樹脂加工時,進布方向錯誤,致有一列毛圈被拉平直。
(59)布面發亮
外觀:布面過平,有非所希望之亮光,多發生于化纖針織物。成因:在樹脂加工時,施于織物之張力過大。
(60)布面不平
外觀:將全幅約1碼長之織物,平展于一平臺上,布身有呈現凹凸不平之現象,多發生于緯編織布。
成因:定型或樹脂加工效果欠佳,使織物之縱橫向收縮發生不一。
(61)彈性不良
外觀:具伸縮性之針織布,沿縱橫向略作拉伸后,不能回復原狀,且呈現皺紋。
成因:1).織造所用之加絲,卷縮堅牢度較差。2).定型或樹脂加工時,設定之溫度過高,或織物受高溫加熱之時間過久,使織物中之加工絲喪失部份回復性。
(62)紙感(PaperLike)
外觀:織物布面平滑,且略挺硬,少伸縮性,如同紙張。
成因:供作織物之化學絲狀纖維,在沸水中之收縮率甚低,例如僅達2~3%,故在其織物加工之過程中,無法充份收縮,使織物呈現紙感。
(1)油經
外觀:在織物中經紗單獨一段受到油脂等污染。
成因:緯紗在織造前,搖紗、絡筒或絡緯時,受到機械之潤滑油類浸漬。
(2)油緯
外觀:在織物中緯紗單獨一段受到油脂等污染。
成因:緯紗在織造時,搖紗、絡筒或絡緯時,受到機械之潤滑油類浸漬。
(3)油紗
外觀:針織布中之紗,單獨一段受到油脂等污染。
成因:在織造前于絡筒時或運送途中,受到油脂等之污染。
(4)油污
外觀:胚布或成品布,有滾狀、片狀面積大小不等之油污。
成因:1).織造或印染整理過程中,濺潑到潤滑油類。2).運送途中受到油脂類之污染。
(5)水漬
外觀:胚布或成品布之布面,有被水浸漬后自然風干之痕跡。
成因:1).胚布或成品布,受到水之浸漬。2).胚布上之油經、油緯,或胚布與成品布上之油污,經洗滌后殘留之痕跡。
(6)摩擦痕(ChafeMark)
外觀:在加工過程中,因織物受到摩擦而布面構成光澤、色相、組織
等之差異。
成因:1).在加工過程中,織物輸送、放置受到意外之摩擦。2).利用文琪機染色時,橢圓輪與布匹間發生滑動。3).在各加工過程機器內,受到粗糙面之摩擦。
(7)破洞
外觀:胚布或成品布之布面,有經紗與緯紗被截斷而形成之破洞。
成因:運送或存放期中,受到尖銳物之碰撞。人力搬動時使用手釣。
(8)折痕
外觀:布面有一條折疊之痕跡,凸凹不平成一槽溝,較寬,非細線狀。施以張力則平坦消失,常發生在布長之方向及一匹布之首尾。
成因:1).胚布折碼成匹時,布面不平。經油壓機打包時,所施之壓過大。2).于前處理工程匹與匹間接縫處有皺折。3).前處理工程進布時開布器未將布幅充份開展,及進布時布匹所受之牽力過大。4).前處理工程中,機器洗槽中之導布輥不平行,或有彎曲。5).前處理工程中,機器壓輥前之彎曲開布輥,調整之角度過大或過小,以及彎曲開布輥周面磨損,布匹在進入壓輥前,未充份全幅平坦展開。6).使用回轉圓筒烘干機布匹時,布匹有折皺狀況,包繞于圓筒上。7).布匹拉寬或定型時,未將已產生之折痕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