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染料點(DyeSpot)
外觀:1).在染中、淺色織物之布面,有同色系之微小色點。2).在漂白或淺色織物之布面,有他種染料之微小色點。
成因:1).染料溶解不良,尚有微小之顆粒未溶解開。2).染料搬運途中發生飛揚,落于存放待加工之織物上。3).未將機械設備清洗干凈,于深色加工完畢后,繼續加工淺色時。
(24)繩狀痕(RopeMark)
外觀:繩狀染色時因織物縮成繩狀,染色后布面沿布長之方向有不規則之顏色深淺皺紋。
成因:利用文琪或液流式染色機染色時,織物未作預定型或定型不足。于染色中滾動條故障停止運轉。急驟之升溫或降溫。染色浴比過小。織物在缸內打結等。
(25)壓染折痕(PaddingMark)
外觀:梭織物開幅壓染時,織物在兩軋輥間浴經向折疊,在通過壓力線時,因厚薄之差而導致壓吸率不等。折疊之部位較正常者顏色略淺。多發生在一匹織物之兩布頭部份。
成因:1).待壓染之織物在前處理過程中已產生折痕,定型時未能完全消除。2).壓染機進布裝置之擴布器失效,未能將織物張開。3).匹與匹間接縫不良,有皺縮或不整齊之現象。
(26)木紋(Moire)
外觀:染色織物之表面,呈現木紋狀之光澤斑。
成因:1).經軸染色時,織物之收縮過大,而使卷層發生移動。2).經軸染色時,卷置過緊,致使染色液之循環不正常。
(27)布邊染色不良(UnevenDyeingonSelvage)
外觀:染色后之織物,布邊呈現異于布面之色澤。
成因:1).胚布之布邊過松或過緊。2).染色前定型時,布邊受高溫夾板之夾持。3).染色時布邊發生卷邊。4).開幅交卷染色時,卷繞不齊,布邊發生氧化作用。5).開幅交卷硫化或甕染料染色時還原不足。6).開幅壓染時布邊與布面之壓吸率不一致。7).染色后洗凈不夠充份,布邊殘留藥品。
(28)布邊變色(FadingofSelvageorDiscoloration)
外觀:印染整理后之成品織物,布邊之顏色較正常者深淺不同。
成因:1).樹脂加工時,針板或夾板溫度過高,染料發生升華逸去。2).使用回轉圓筒烘干機烘干織物時,溫度過高,布邊圍繞布圓筒上過緊。
(29)布邊痕(EdgeMark)
外觀:系指圓筒狀針織物,筒狀平折兩邊轉彎之部位,呈現染色異常之現象.
成因:1).織造時所加之油劑變質。2).胚布存放不當或過久,布邊受空氣與陽光之作用而發生變或污染。3).圓筒定型時,定型架溫度過高。
(30)燙痕
外觀:染色織物之布面,有上色較淺之大折痕,面積大小不一,方向亦無一定,多發生在E/C混紡梭織物。
成因:系由于使用輸送帶式連續練漂機,機內充以飽和蒸汽,不銹鋼輸送帶受高溫干涸,與折疊其上之織物緊貼,使織物因受少而降低其吸色性。
(31)異色污染(ColoredSpot)
外觀:織物表面呈現大面積無一定形狀之其它顏色污染。
成因:1).織物在濕潤狀態時,與不同顏色之染色織物接觸所發生之污染。若顏色相差懸殊者更為明顯。2).在加工或搬運過程中,器具未能徹底洗凈。
(32)泡沫污染(ScumSpot)
外觀:織物表面有泡沫殘渣貼附,烘干后成大片狀或粗條狀顏色略白之痕跡。
成因:1).染色液之泡沫較多,附著于布面上。多由于選用之分散劑與助劑不當。2).還原液之泡沫較多,尤以使用甕染料染色后還原時較易發生。3).在**酚顯色液中,若含有無法重氮化之不純物時,則會形成沫浮渣。
(33)凝集污染(TarringStrining)
外觀:染色時染料相互間、染料與助劑間發生凝集,而使染料溶解不良。染色后在布面上發生紋狀或短條狀顏色較深之污染。
成因:1).染料溶解、分散欠佳,或染料中混有其它化學藥品,及染色用水之硬度過高。2).染料與助劑之組合不相宜,或助劑之添加時機、次序不恰當。
(34)滾筒污染
外觀:布匹在染整過程中,經過圓筒形裝置時,因圓筒周面之不潔,例如粘有油質、化學藥品、染料及其它污穢物等,污染到布面上。形狀多為小片狀,且兩處污染間有一定之距離。
成因:1).導布輥粘有油跡。2).壓輥粘有焦油狀色淀,或由織物上脫落下之短纖維等污穢物。3).烘干之圓筒粘有油漬及污穢物。
(35)藥品污染(ChemicalsStaining)
外觀:織物表面有點狀、片狀之變褪色、污染或變質。
成因:由于非應該使用之化學藥品滲入織物中而形成。
(36)染色停機痕(DyeingStopMark)
外觀:沿織物之緯向或橫向,有一條2自10公分寬之痕跡,較正常之顏色為深或淺,且其兩邊有似水印狀。
成因:機械在正常運轉期中,因停電、卷布或其它機械故障,突然停止運轉時,織物被夾持在兩軋輥間,發生在壓吸染色液或壓吸還原液時。
(37)色斑
外觀:已包裝好之成品織物,打開后布面有同色較深之斑點。成因:染色整理后之織物,以密封式包裝,因蒸發水汽之凝結,對濕堅牢度較弱之染料與加工劑,會使其產生移動而形成斑點狀之污點。
(38)花紋模糊
外觀:印出之花紋線條不夠清晰,使圖案有模糊之感覺。
成因:此種織物瑕疵多發生在羅拉印花。印花滾筒刻不善及刮刀壓力過小,均會造成此種瑕疵。
(39)脫版外觀:兩色或兩色以上所印之花紋,未能遵照原設計之圖樣銜接組合,致有偏離或滿底印花露白之現象。
成因:在印兩色以上之花紋時,版與版之關系位置未能確切對齊。
(40)缺漿
外觀:原設計之花紋,部份或全部未印出。
成因:1).羅拉印花機漿槽內之印花漿用盡,未及時添加,或自動供漿設備故障。2).在羅大利印花機給漿泵浦故障。
(41)印花斷線
外觀:印細線條之花紋,花紋偶有中斷之現象。
成因:1).因花紋太細,羅拉印花制版深度不夠,羅大利版孔目太子,印花漿不容易透過。2).調制之印花漿粘稠度偏高。
(42)印花折痕
外觀:在印花織物之布面,沿經向或縱向有梭形或長條形之面積未印出花紋。
成因:在印花時織物布面皺折重疊,被遮蓋之部位未印上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