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頭鎖眼機是專門用于縫制鈕孔的設備。它除了具備普通縫制設備中最基本的機構外,還增加了擺針及變位機構、切刀機構、剪線機構以及制動變速控制機構等。目前,國內最常見的平頭鎖眼機基本結構大致分為兩大類,以重機761、781為特征的機型,如大連GI3-1、上工GF108等,其主控制大盤(曲線輪)水平擺放機座下部;以兄弟814、816為特征的機型,如標準GT670、華南GI6-1,其主控制大盤垂直擺放機座中間,縫鎖順序有由左向右和由右向左的區別。了解并掌握平頭鎖眼機最基本的調試定位要點,對于設備出現故障時能作出準確的分析,調試定位,提高工作效率,無疑是維修這類設備的前提。
刺布機構的定位
平頭鎖眼機的針桿在縫制過程中,除了做上下運動外,還要作橫向擺針運動,在擺針和變位機構的作用下,使直針能在針板孔的不同位置上刺入縫料,實現左橫列、右橫列、前后套結,以形成完整的鈕孔縫制。
針桿高度、擺針時間、針位定位在刺布機構定位過程中的重要性。
1.1、針桿高度定位
針桿高度定位在縫制設備調試中非常重要,許多調試工作都是以它為基準。高度是否合理,與縫制效果好壞和故障率的高低都有直接關系。一般的方法是:按要求裝上機針,取左橫列右針位或右橫列左針位,用手轉動機器使針桿下降至最低位置,測針桿下端距針板平面之間的尺寸(重機781約11.9mm,兄弟814約13.5mm)。這個參數對于不同的機型,或同機型縫制面料差異太大的產品,定位時都會有所不同。在實際調試工作中,為滿足縫料類別和特殊產品縫制需要,就是同一型號的設備,針桿高度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一些,彈性、軟縫料針桿宜下降些,厚、硬縫料針桿宜上升些,再加上勾線機構的配合,會使縫制效果得到提升。針桿高度尺寸變化應當控制在標準值±1mm內為好。
1.2、擺針時間定位
針桿的橫向擺動是形成左右橫列、前后套結和鈕孔狀態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