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紫維涂維陳益人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織物在加工或者在穿著過程中,受外在頻繁摩擦、壓力、拉伸作用以及熨燙不當和后整理不當等,都可能會導致織物表面的光澤發生變化,甚至產生“極光”現象?!皹O光”現象破壞了服裝優雅的外觀,一般認為這種光澤的視覺舒適性較差,是在服裝加工和穿著過程中要極力避免的。在服用過程中,極光現象極易出現在純毛及毛滌服裝面料上,尤其在精紡純毛及毛滌混紡外裝面料上時有發生??椢飿O光一經出現就很難消除。
目前國內外對含毛面料極光問題還缺少具體的研究,但有對純滌綸面料和精梳毛料極光現象的影響及成因分析。本文僅對毛滌70/30混紡軍服在穿著過程中極光現象產生的機制進行探討,并且尋求一些簡單可行的極光消除方法。
通過纖維分析、織物厚度測定、織物組織分析和電鏡觀察,發現極光處羊毛纖維鱗片有磨損,而滌綸纖維縱向表面形態變化少,因此,可以認為羊毛纖維表面的角質鱗片層部分由于摩擦等外力作用被磨損,使得鱗片棱角變鈍,高度減小、表面平滑,表觀平面增多,易于集中反射光線,故光澤增強,使織物表面發亮,這是造成極光現象的又一重要原因。
極光處的織物明顯比非極光處的織物厚度要薄,厚度的變化說明織物中紗線的屈曲波或結構相可能發生了變化,或許是紗線中纖維形態的變化或纖維間空隙的減小。通過對織物組織的分析,由于斜紋組織織物表面有經紗或緯紗浮長線組成的斜紋線,使織物表面有沿斜線方向形成的突出的紋路。其本身光澤感不強,但在稍加外力條件下它的光澤就表現出來。
緞紋組織織物正反面有明顯的經緯浮長,其組織交點最少,因單個組織點多為浮長線所覆蓋,故織物外觀平滑,光澤明亮。平紋組織經緯交織次數多,紗線屈曲大,布面凹凸不平,增加了漫反射光強度,不易出現極光現象,所以不同組織結構以及不同的面料成分都會對面料極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解決方法可以采用水洗、酸洗(醋酸洗、檸檬酸洗、冰醋酸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