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蛋白質纖維微懸浮體染色技術及應用簡介
技術簡介
天然蛋白質纖維微懸浮體染色技術是西安工程大學研究人員發明并命名的一項新型染色技術,是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專項(課題任務書編號:2004BA310A52)“納米環保型蛋白質纖維染色技術的開發”(2004-2005)的主要內容,該技術已經在國內部分企業獲得成熟的應用。該技術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和商務部于2004年聯合發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中列為重點新技術(第44-45頁)。在2005年召開的中國紡織科技大會上,該技術被正式確定為21世紀重點開發的染色技術。該技術還被國家環保總局列入2007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范技術名錄》(2007年,第56項)。
天然蛋白質纖維微懸浮體染色技術的特點是顯著縮短染色加工過程、減少染色加工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減少纖維損傷、提高染色鮮艷度、顯著改善被染纖維的可紡性能、顯著提高生產效率以及降低生產用工成本。本技術適用于羊毛、山羊絨以及絹絲纖維的染色加工。
采用微懸浮體染色技術時無需改變企業現有的所有生產設備和設施。該技術適用的染料為酸性媒介染料、毛用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
采用微懸浮體染色技術的具體技術經濟指標如下:
1.可以使染色時間縮短40%-50%以上,從而使染色過程的能源消耗相應減少40%-50%以上,同時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勞動力成本。
2.由于染色時間縮短,使被染纖維的損傷顯著降低,使被染纖維的堿溶解度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使紡紗制成率提高0.5%-2%左右。
3.使被染纖維的內在質量及手感有顯著的改善,為提高最終產品的質量奠定基礎。
羊毛纖維酸性媒介染料染色工藝
羊毛酸性媒介染料微懸浮體染色工藝的染浴組成在下表中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