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紡織工業的觀念是棉、毛、絲、麻分工十分明確,各種面料“個性化”也很突出。近年來,這種各品獨立格局已逐漸被人們“交叉發展”要求打破。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利用高新科技改造傳統紡織工業,其內容包括:開發新型紡織纖維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應用、面料設計、產品標準和檢測技術等,都要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紡織材料質量檢測如何應對上述觀念和要求的變化,也是我們有關專業人員必須注意解決的課題。
近年來,我國紡織標準、計量檢測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就。制訂發布了一大批與國際水平接軌的紡織材料產品質量標準、檢測方法標準,開發生產了不少新的檢測儀器。但必須注意到,我國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少差距。為了適應WTO的規則,我們必須了解分析國外先進紡織檢測技術水平特征,找出我國的差距,制訂我國紡織材料質量檢測技術發展路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國外現代紡織檢測技術發展概況
1.高速度、大容量、自動化測試的技術路線已成為發展方向的主流:
由于紡織材料性能離散性大,要求每項測試有相當大的樣本容量才能獲得代表總體性能的測試結果。例如單紗強力、單根羊毛直徑等,為能獲得較有代表性的結果,需要有成百上千個測試數據,這就必須提高自動化程度,或者改變傳統檢測機理,盡量在一次測試中擴大樣本容量,才能與當今經濟、高效、信息時代要求相適應。國外在這方面發展的成果是不勝枚舉的,例如HVI900,HVI900A系列大容量棉花品質測試系統、AFIS棉花單纖維測試系統、FDA,OFDA羊毛直徑測試系統等。
2.計算機應用不僅提高單機功能,而且通過多臺儀器聯機,對各項指標自動綜合分析,從而全面判定試樣性能,并為工藝生產控制和成品質量預測提供有價值信息,這已成為紡織檢測技術發展的潮流。例如900系列可將測得纖維性能數據,通過計算機軟件處理,預測其成紗品質;澳大利亞推出的FAST織物物理性能測試系統自動將四臺單機測得結果綜合分析試樣的織物
3.高新檢測科技應用有了新發展:高清晰CCD(電荷耦合器件)成象檢測技術應用于紗線外觀測試取得突破性進展。美國勞森漢姆費爾公司推出EIB電子測板系統,可在紗速100m/min條件下測試0.5mm紗段的直徑,分辨率達到3.25μm,這樣可模擬黑板條干分等分級,綜合條干、毛羽、粗細節等指標,預測設定織物表面效果,與人的視覺相通,代表了今后紗線條干檢測的新方向。其他如激光、圖象處理等新技術在紡織檢測領域的應用,都有突破性發展。
二近年來我國紡織檢測技術發展成就
1.標準化工作推動了紡織檢測技術發展:現有各類紡織材料拉伸性測試標準中都已明文規定采用先進的等速伸長(CRE)檢測機理,從根本上推動了我國電子式強力儀的發展速度。紗線條干由單純目測黑板條干規定應提供并考核電容條干CV值,有力推動了我國電容式條干儀國產化進程。
2.改革開放政策、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是促進紡織檢測儀器開發、提高質量水平的積極因素:在市場經濟推動下,紡織儀器生產供應已由過去買方市場轉化為賣方市場,不少品種已出現供過于求徹底打破“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局面,為用戶貨比三家、擇優選用提供了有利條件。
3.計算機、電測技術普及應用,已成為當前檢測儀器發展的主流:大量事實證明,采用計算機和電測技術改造傳統落后的工作方式對簡化儀器結構、提高檢測精確度、工作穩定性和可靠性等有著明顯優越性。紗線毛羽儀的技術進步更具有典型意義。其光源由白熾,紅外發展到激光;其檢測點由單一發展到8到12點同時檢測;其傳感器由一般光敏到先進的CCD器件,大大提高了檢測精度。另外,老機改造工作也方興未艾。
4.結合實際開發出一批具有一定技術特色又適合我國國情的紡織測試儀器:根據國情過渡性地重點抓半自動式電子單紗強力儀的技術路線,加速了我國電子強力儀的推廣應用進度;借助軍工單位力量開發研制具有我國技術特色的電容式條干儀和專家系統,及時結束了這一高科技儀器長期來
5.新檢測技術應用研究達到實用性階段:圖象處理技術已在織物懸垂性、羊毛橫截面、化纖異形度、中空度測試方面達實用階段;超聲脈沖用于快速測定化纖取向度裝置已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6.完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已成為儀器生產企業的工作焦點。
7.國內儀器向更高檔次發展:圖象處理已有中國紡科院和北京和眾野科技公司聯合開發CU-1交互式纖維細度儀;中國紡科院與常州中普公司聯合研制XJ118兩次壓差式棉纖維細度、成熟度儀;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圖象處理應用于織物懸垂性、羊毛橫裁面、化纖異形度中空度測定、超聲波脈沖快速測化纖取向度等技術已達到實用階段。長嶺集團已成功研制光電黑板條干和預測織物外觀光電條干儀、HVI系列部分成套內容等。
8.用戶心態在逐步改變,國外儀器在“淡出”國內市場。例如過去認為技術高不可攀的電容式條干儀,已由全靠進口品一統天下的局面改變為由國產品為主的可喜現實。
三我國紡織檢測技術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和存在問題。
1.總體上質量差距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加工粗糙、造型不夠美觀流暢、穩定性、可靠性不能滿足要求等問題。另一方面用戶能接受的價格差異大也成為限制國產儀器質量提高的客觀因素。
2.受壓錠、宏觀經濟調整資金不足等因素,影響了測試設備添置、更新的積極性。如有些已明文規定限期淘汰的儀器象擺錘強力儀等淘汰速度相當緩慢;有實際效果而尚未規定產品標準的儀器如織物風格等不易推廣。
3.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渠道不暢、重視不夠。光電式黑板條干儀、光電式紗線直徑儀、研制已達到可使用階段,終未能完成“臨門一腳”而被索之高閣等。噴嘴式模糊數學處理織物風格儀、智能式微波快速烘箱、大張口雙軸向織物拉伸儀等項目亦有相似情況。
4.市場競爭、短期經濟效益產生負面作用。對一時銷售看好的儀器生產廠一哄而上,片面追求速度,缺乏嚴格產品質量保證措施和出現無序競爭。
5.基礎理論研究工作舉步維
四.對我國紡織品質量檢測技術發展的建議
1.重點抓住“兩個縮小”即縮小質量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縮小高科技應用技術的差距。建議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通過招投標采購和公開組織紡儀質量評估、加強計量社會監督等方式,促使優勝劣汰,不斷提高國產儀器技術水平。
2.重點抓原料檢測和織物檢測新技術開發的“兩頭”,適當注意工藝過程監測和在線監測。原料是紡織品質量的基礎,盡快完成中國式的棉花HVI測試系統、羊毛細度及其分布測試儀有迫切的現實意義,盡速形成商品化儀器;紗線條干的CCD檢測技術值得重視;化纖長絲動態熱收縮測試系統國內尚無可以替代的產品;織物風格和服用性能測試儀器的研制在我國也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引進國外風格儀也有多種類型,但迄今對國產織物風格儀更新研制仍裹足不前,建議根據實際需要搞好組織協調工作。隨著環保要求的重視,應發展無公害綠色紡織品質量檢測和評估技術;功能性織物的檢測技術和方法,也應加以重視。3.加快現有常規測試儀器更新換代步伐??朔砻嫔弦曀乒澕s一次性投資,實際上隱含長期經濟損失的現象。例如盡快徹底淘汰落后的擺錘式強力儀和機械式條粗條干儀等。
4.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眾所周知,正確的檢測機理是檢測工作可靠性的基礎。目前如棉纖維成熟度、細度、短絨率,羊絨、羊毛的判別等都有大量基礎性理論問題有待探討解決,否則總跟著外人亦步亦趨,將最終被擠出市場而斷送我國儀器生產的發展前景。
5.進一步完善現有檢測機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例如當前面廣量大的棉花回潮率電測儀使用電壓與儀器靈敏度和穩定性之間相當矛盾,棉纖維中腔胞壁與成熟度之間關系不完全一致而導致測得結果不夠準確等都涉及檢測機理需要解決的問題。
6.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例如前述黑板條干、超聲波快速測定化纖取向度……等課題都
7.加強標準制修訂與儀器開發研制的協調。目前在抓電子強力儀動態響應和毛羽儀標準問題,對提高儀器技術水平具有相當明顯的促進作用,應于重視。
8.大型設備資源共享,行業間科技力量相互滲透。產業用紡織材料如土工布等涉及建筑、水利、交通等各個行業,這些儀器的開發生產和使用,都必須依賴各行業間的相互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