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緒論
多年來,國內外同行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原生麻混紡、交織織物印染前處理練漂工藝,力圖解決傳統霉工藝中的燒堿煮練和次氯酸鈉漂白問題,以求達到綠色環保、清潔生產、節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我們江蘇省常州市國泰東南印染有限公司和陜西省西安今朝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密切合作,從2003年4月份開始起對原生麻混紡、交織織物的印染前處理練漂工藝進行了有益探索。不斷地改進助劑,優化工藝,進行了大量的小樣、中樣試驗,已試生產8萬多米粘亞麻混紡布,獲得了重要突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本文對高效練漂的工藝實踐情況淡一些體會,拋磚引玉,以利于推動原生麻混紡、交織織物前處理新工藝的研究應用。
二、成因
眾所周知,粘亞麻混紡織物前處理的傳統主流工藝是濕一濕加工、堿煮、氯氧雙漂工藝。如:63”(L/R55/45)10×10、44×38粘亞麻,一般前處理工藝流程為:翻縫叫燒毛一堿煮一氯漂叫氯漂一氧漂。通常在做特艷麗色,個別色相的淺色時還需做兩次燒毛及再增加一次氯、氧漂工序才能達到品質要求。堿煮浸軋槽的燒堿濃度在35—45g/L之間;氯漂浸軋槽的次氯酸鈉濃度,第一次氯漂14—16g/L,第二次氯漂10一12g/L,大多數企業使用的是雙J型箱堆置的氯漂機,兩次氯漂連起來做,這也是濕一濕加工較為普遍的做法。由于亞麻纖維屬植物性纖維素纖維,與粘膠纖維在化學及物理性能方面差異較大。煮練方面既要考慮麻皮的充分疏松膨脹,漿料及其它物質的去除,以利于漂白;又要不至于粘膠纖維的嚴重剝
蝕。氯漂方面次氯酸鈉濃度高了,工作環境惡劣,操作人員受不了,腐蝕設備,而且濃度控制不當還會造成織物脆損;濃度低了麻皮又去不掉,這些都是困擾前處理技術人員的難題。從現實情況看,煮練液中的燒堿及氯漂液中的次氯酸鈉的大量使用,增大了印染污水處理的難度和成本,也難以達到清潔生產的目的。殘留在織物上形成有機鹵化物(AOX),不符合歐盟生態紡織品的要求。并且,加
膨化,粘膠纖維損傷最少。高效練漂就是用TY一288系列助劑A料、B料、D料加雙氧水達到漂白效果。工藝條件及技術操作要求基本上和棉織物前處理退、煮、漂三步法工藝相同。實施起來比較簡單,便于工藝管理、規范操作及質量控制。
三、試驗
1.前處理設備
LMH752--180型四火口汽體燒毛機;MH902--180型雙層網床汽蒸箱練漂機;MH752--180型單層履帶汽蒸箱氧漂機。
2.規格品種
63”(L/R55/45)10×10、44×38粘亞麻,成品幅寬52“/53”中試數量:每次3000—10000米
3.工藝流程
翻縫斗酶退一燒毛一麻煮一高效練漂
4.工藝條件及要求
(1)翻縫
布箱坯布需堆放整齊。縫頭時一定要做到平、直、齊、牢。
(2)酶退
配方
BF一7658淀粉酶4g/L
NaCl10g/L
JFC滲透劑3g/L
車速:40m/min
汽蒸:60℃×60min
熱水洗:1—3格95℃
4—5格80一90℃
最后1格60℃
因為是后燒毛落布一定要烘干。熱水洗要充分,盡量多去除布上漿料。
(3)燒毛
車速:80m/min,二正二反,強燒,蒸汽滅火,干
燒毛效果:光潔度要求達到3級以上。
(4)麻煮
配方
W一288AXg/L
TY一288BYg/L
Na2CO320g/L
車速:40m/min
汽蒸:100℃×60min
熱水洗:
1—3格95℃
4—5格80—90℃
最后1格60℃
軋余率:90—100%
pH值:9.5—10
浸軋槽練漂液:室溫
煮練效果:布面達到麻皮明顯膨化;碘液測試布面,30秒后觀察陰圈外圍呈淡黃色好,呈輕微淡青色較好。
(5)高效練漂
配方
TY一288AXg/L
TY一288BYg/L
TY一288DZg/L
100%H20218—20g/L
車速:40m/min
汽蒸:100℃×50min
熱水洗:1—3格95℃
4—5格80—90℃
最后1格60℃
軋余率:90—100%
pH值:10—11
浸軋槽練漂液:室溫
練漂效果:白度、干濕強度、毛效、麻皮去除程度均要達到傳統二氯一氧工藝要求。
四、比較
本單位新工藝與傳統工藝對比(原坯布屬同一品種、規格、產地)
1.半制品
項目 | 白度 W/Y | 毛效 AATCC | 退漿效果 (碘測) | 織物強力(T/W..N) | 布面先 潔度(級) | 布面麻皮 去除程度 | |
工藝類型 | 干強 | 濕強 | |||||
新工藝高效練漂 | 56.75/9.78 | 優秀 | 好 | 330.9/246.5 | 342.8/225.5 | 3 | 基本取凈 |
傳統工藝兩氯一氧 | 32.66/17.54 | 優秀 | 較好 | 314.7/256.8 | 325.5/217.8 | 3 | 殘留較多 |
注:1)測白度指數是使用HunterLab測配色儀(WIE313白度YIE313黃度)。
2)傳統工藝經過兩次燒毛。
3)毛效測試方法使用的是美標AATCC。毛效AATCC
2.成品
用新工藝染整加工后的成品,在染色飽和度、鮮艷度、光潔度、強力方面都優于傳統工藝,手感相同。
3.成本
新工藝前處理生產成本與傳統工藝兩氯一氧基本一樣,但半制品質量等同于傳統的三氯兩氧工藝,且成本下降30%。
五、結論
新工藝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使無燒堿、五次氯酸鈉進行原生麻混紡織物前處理高效練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