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布煮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使原布有良好的滲透性,便于后期加工和提供成品的穿著舒適性;二是去除織物上的棉籽殼,凈化織物表面
(1)對煮練的傳統認識是只有去除纖維素共生物(尤其是棉蠟)才能獲得良好的滲透性,因此采用高溫強堿的劇烈生產工藝。其實經過實驗證明,脂蠟物質和含氮物質都對織物的吸水性關系不大,織物的吸水性取決于果膠質的脫除程度。試驗人員用果膠酶作用于棉纖維后,發現織物的吸水性能可與加壓蒸煮法相媲美。
編者等人曾在實驗室用三種微生物所分泌的果膠酶做過同等的因此棉纖維的共生物去除應該是有選擇性的,沒有必要全部脫除。關于脂蠟對織物吸水性的影響,我們曾在工廠連續高溫堿煮過程中定時取樣,發現布上棉蠟含量和毛細管效應并無對應關系。見表4—7。
表4-7微生物法與毛細管效應
分泌果膠酶的微生物 | 毛細管效應/cm·(30min)-1 | |
無漿布 | 有漿布 | |
BacillusPolymyxa | 8 | 6 |
6Aspergillus | 13 | - |
GuscarozaumRhizopus | 11 | 9 |
因此棉纖維的共生物去除應該是有選擇性的,沒有必要全部脫除。關于脂蠟對織物吸水性的影響,我們曾在工廠連續高溫堿煮過程中定時取樣,發現布上棉蠟含量和毛細管效應并無對應關系。見表4—8。
表4-8脂蠟與吸水性的關系
棉蠟含量/% | 0.36 | 0.25 | 0.28 | 0.21 | 0.32 | 0.21 | 0.24 | 0.24 |
0.18毛細管效應/cm·(30min)-1 | 11.5 | 3.5 | 3.1 | 7.3 | 12.4 | 12.7 | 12.1 | 14.0 |
棉纖維上的脂蠟存在形態并非人們所想象的呈膜包裹,影響水的滲透。其實它的存在有助于手感柔軟和耐磨性能良好。這種情況類似于亞氯酸鈉練漂,這種練漂去除棉脂少,一般僅30%左右。但是手感良好,吸水性能優良。
(2)對棉籽殼的研究表明,連接各層之間的均為果膠質。用10%酪酸和10%硝酸各半的混合液,在40℃下作用,可以將各層分離。五色細胞層與外色素之間連接薄弱,通過從原布上實
影響后面加工。
根據以上分析,生物煮練可以采用以果膠酶為主要反應劑,再輔以機械作用,如繩狀摩擦,可促使棉籽殼的離散。
目前商品果膠酶主要來自真菌,作用溫度低、反應慢,難以適應現代生產。如能有類似BF一7658酶那樣快速反應的果膠酶品種,則生物煮練有望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