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西方開始出現溶劑煮練。當時用三氯乙烯作為棉布煮練劑,由于三氯乙烯只能去除脂蠟,并不能去除其他纖維素共生物,滲透性無保證,更不能去除棉籽殼,所以煮練后還需進行堿處理。因此在棉布上的使用價值很小。
而對于滌/棉織物來說,因滌/棉織物中棉纖維較少,品質相對較好,因此采用溶劑煮練有一定的實用性。這種方法的優點是:
(1)由于溶劑的表面張力比水小,所以滲透性能優良,煮練快速,節約時間。表4—9為各種煮練方法的煮練所需時間。
表4-9各種煮練方法時間對比
(2)能夠迅速去除織物上的油污、瀝青等物質和滌綸上的低聚物。
(3)溶劑比水的蒸發熱小,所以消耗熱能低。
(4)溶劑可Lx回收并重復使用。為現代最佳的循環生產模式。
(5)基本上無廢水排放。
在實踐中發現,如果將溶液制成乳液,在乳液中加入雙氧水,最后通過堿洗就能獲得煮練和漂白的效果,這也屬于合并生產工藝。這種工藝能夠去除棉籽殼并保證織物有滲透性。當然溶劑煮練的原有效應也相應降低。這種生產工藝為:退漿(BF一一7658酶)一一(溶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雙氧水)汽蒸30—60s一一堿洗一一水洗。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用于乳化、潤濕和防止溶劑去除物再粘附。
車速為90m/min。生產設備如圖4—10所示.
用于溶劑煮練的溶劑除三氯乙烯外,四氯乙烯更為合適。溶劑脫除脂蠟速度快,但到達一定程度后逐漸平衡。三氯乙烯在20S內克脫除80%左右的脂蠟。
溶劑煮練法現在很少使用的原因之一還在于它的毒性,有致癌的可能性。有些西方國家將它列入低毒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