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堿液濃度:只有當堿液濃度達到某一臨界值后,才能引起棉纖維劇烈膨化。燒堿濃度在100~250g/L范圍內,棉纖維經向收縮率隨濃度的增加而上升,超過250g/L后,收縮率上升較緩和;濃度為300g/L時收縮達最高值。濃度超過300g/L,經向收縮率反而有所下降,因此絲光堿液濃度一般控制在240~280g/L,對織物光澤及改進染色性能都有較好的效果。如絲光的目的只為了提高染色時染料上染率,可將絲光堿液濃度控制在150~180g/L,稱為半絲光工藝。燒堿中含雜應盡可能少,燒堿中的碳酸鈉及食鹽含量上能超過一定范圍,否則將造成纖維膨化上勻。在回收絲光淡堿液時,應先將淡堿液經過凈化處理,除去絲光沖
洗時帶進的纖毛、漿料、碳酸鈉及其它雜質。常加進純堿及石灰,待澄清過濾后再送入蒸發器蒸濃供重新使用,未經凈化處理的淡堿液,蒸成濃堿后由于雜質積累,對絲光效果常有上良影響。
②張力:對織物經緯向施加張力,是絲光時必要條件之一,在適當張力下,可以防止織物收縮,而且織物光澤也隨張力加大而提高,織物強力也有增加,但吸附性及斷裂延伸度卻因張力增大而下降。一般緯向施加的張力盡可能使織物達到坯布寬幅,經向張力控制在絲光前后織物無伸長或少伸長為佳。
③溫度:棉纖維與濃堿作用是放熱反應,因此溫度提高將降低絲光效果。降低堿液溫度可提高織物光澤,但堿液粘度隨溫度降低而增加,堿上易透入織物內部,以致絲光上透,目前多采用常溫絲光,在軋堿槽外壁夾層中通以冷流水,使槽內堿液降溫,保持一定溫度。
④時間:絲光所需時間決定于濃堿液均勻地滲透到織物、紗線、纖維間的時間。在生產時以織物進入頭道軋堿槽至第一次沖吸過程,所需時間為35~5Os。薄織物可適當縮短,厚重織物應稊延長。在堿液中加入耐堿潤濕劑,可以加速堿液滲透,縮短工藝時間。但此類潤濕劑價格較高,又影響絲光淡堿回收,應用上多。
⑤去堿:絲光時必須將織物上燒堿量沖洗降低至6%~7%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