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紡織加工技術的發展,防水透濕織物成為一種新型高檔紡織品,它集防水、透濕、透氣、擋風、保暖于一體,這類服裝穿在身上,既能防雨防風,又能排汗透氣,穿著舒適,因外稱之為"可呼吸織物"(breathable)。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觸水,進行室外活動或工作,這樣就對服裝提出了防水,能抵御雨水和風寒的要求,但同時對其透氣、透濕性也有一定的要求。人體在靜止狀態下,每小時排出60-70ml的汗液;在運動狀態下每小時排出500ml汗液(對應于織物透濕量為0.7-1.2kg/m2·24h):而劇烈運動時,每小時排出的水分高達1000ml(1.9kg/m2·24h)。如果汗液不及時散發,潮濕度增大,既產生潮悶之感,又會造成大量的熱量散失。防水透濕織物就是這樣一種織物,能自動調節透濕性,使體內排出的汗液及時散發至外界,同時又能夠抵御外界水的穿透和寒風的侵襲,從而起到透濕保暖的作用,使人體感覺非常舒適。
防水透濕織物首先被開發用在軍服、防護服的生產上,現在已廣泛用于運動服、旅行包、帳篷等的制造。此外,防水透濕織物還可作外傷敷料,使傷口皮膚干燥,細菌不侵入,也可作外科醫生工作服和無塵工作室的防塵工作服。
1防水透濕織物的生產方法及透濕機理
1·1緊密型防水透濕織物
采用超細纖維(細度小于:1dtex)緊密織造,使織物的經緯交織間的間隙或織物復合物的孔徑界于水滴最小直徑(100μm)與水蒸氣或空氣的直徑(0.0004μm)之間,達到防水透濕的目的。因此,其透濕機理主要是水汽在紗線空隙之間的簡單自然擴散、纖維束之間的毛細管傳遞以及在單根纖維間的擴散。
水氣在紗線空隙之間的擴散和在纖維束之間的毛細管傳遞是由織物從內到外的水蒸汽壓力梯度所控制的。水汽在單根纖維間的擴散主要涉及水蒸氣吸附在織物內表面纖維上,通過纖維擴散,在織物外表面解吸。當紗與液態水接觸時,孔隙或毛細管提供了毛細吸水能力,在毛
P(pa)附加壓力=2αcosθ/R
α為液氣界面張力(N/m),20℃時水的α值為0.0725,θ為材料與液體的接觸角,R為孔徑。隨著纖維細度的減少,孔隙直徑R按同比例減少,由此可見:表示孔隙或毛細管的排液能力的附加壓力隨孔徑的減小而增大,故超細纖維對液態水的排放是十分有利的[1]。
緊密織物的產品有超高密織物、特高密織物,最早研制出的是一種稱為Ventile的相當緊密的全棉高支高密織物,干態時人體排汗產生的水汽在紗線之間的空隙中通過親水纖維擴散和通過纖維束進行毛細管傳送,透濕性較好,在遭雨淋時,棉纖維的親水性引起紗線膨脹,使紗線之間的空隙從10μm減少到Bμm、在短時間內能防止水的滲透,但手感變得僵硬,不利于穿著。現在的緊密型防水織物多是超細聚酯或尼龍纖維織物,纖維之間,紗線之間緊密排列,耐水壓達104-l05Pa,如經防水處理,可獲得長期的防水效果。高密織物輕薄耐用、透濕性好、柔軟、懸垂性好、防風,但防水性差、織物撕裂性能差,紡紗需特殊處理(紗線和細纖度),生產成本高,加工困難。
1·2涂層型防水透濕織物(Coatingfinishfabrics)
用涂層工藝涂布,封閉織物表面的孔隙,獲得防水性,其透氣性則是通過涂層劑在織物表面形成含有大量微孔的薄膜或薄膜中的親水性基團的傳遞通道而獲得的。制備涂層劑的高聚物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氯丁橡膠等,近年來,聚氨酯材料(polyurethane,簡稱:PU)除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氣性以外,其良好的耐磨性、抗化學及水解性、耐低溫性、彈性使其在應用的范圍和自身性能的改善方面得到極大的發展,且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2]。
1·2·1微孔涂層法(Micro-porousflim)
雨滴的直徑通常為l00μm-30000μm,而水蒸氣分子直徑為0.0004μm,微孔涂層的防水透濕織物是根據水汽分子和雨
1967年,FonsecaG.F得出了泡沫涂層微孔防水織物的傳濕速率經驗公式:
WVT=AB/[T+0.71d(l-B)]
WVT為傳濕速率,B為孔隙率,T為厚度,d為微孔直徑,A為常數
Tagawa等人根據Hager-Posuille方程得出了傳濕量公式:
W=π×d4×ρ×n×g/(1.09×102×L)
W為傳濕量,d為微孔直徑,ρ為傳輸物質密度,n為孔數,g為重力加速度,L為涂層厚度[3],在織物上形成微孔的方式主要有:濕凝聚法、干法涂層法、泡沫涂層法。1·2·1·1濕凝聚法
濕凝聚法是最早有美國杜邦(DuPont)公司研制成功,利用聚氨酯溶于DMF等水溶型有機溶劑而不溶于水的特性,將溶于DMF的聚氨酯涂層液涂敷到織物上,放置于水中,由于聚氨酯不溶于水,而DMF與水可以互溶,使得水與聚氨酯內的DMF發生置換,通過雙向擴散,水不斷從樹脂溶液中萃取出溶劑DMF進入水相,水則進入聚氨酯涂層膜中,使聚氨酯發生凝固,形成皮膜,在皮膜中形成大量相互貫通的蜂窩狀多孔結構,孔隙直徑在0.5-2μm之間。透濕性可達4000g/m2·24h,耐靜水壓力200cm。代表性品牌有日本東麗(Toray)公司的"Entrant",美國Burlington公司的"Ultex",英國Nylaperm公司的"Tarka"。
1·2·1·2干法涂層法
將聚氨酯樹脂的有機溶液(如甲苯、丁酮),加入水中制備W/O乳液,然后在織物上涂層,在不同溫度下蒸發,低沸點的溶劑首先蒸發,水在涂層中的比例不斷提高,當達到一個臨界值時,聚氨酯析出,并形成大量微孔。
透濕性約為4000g/m2·24h,防水性為2.45×105Pa
1·2·1·3泡沫涂層法
采用聚氨酯中加入陽離子或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在涂層過程中,加入發泡劑形成泡沫狀,涂敷到織物上,當空氣從膜中逸出后,膜形成微孔,從而使其有透濕性能。由于微孔存在,其防水性較差。代表產品有CibaGeigy公司開發的Dicrylan(丙烯酸酯類)系列。
1·2·2致密親水膜涂層法(HydrophilicFilm)
這是一種防水性好,又具有透氣性的加工方法,透氣性機理明顯不同于微孔薄膜。利用高分子物質分子鏈中含有一定量的親水性基團(-OH、-COOH、-NH2),這些基團作為水分子的階石,水分子由于氫鍵和其他分子間力,在高濕度一側吸附水分子,通過大分子鍵的熱運動,由親水基團傳遞到低濕度一側解吸,形成"吸附-擴散-解吸"過程,達到透氣目的,其防水性來自于薄膜自身的連續性和較大的表面張力,是一層致密的實心層。無論是溶劑型還是水性涂層劑,采用直接涂層法,溶劑揮發或水分揮發而形成無孔薄膜。由于膜中沒有微孔,防水性能好,透氣性稍遜。一般在織物表面需拒水整理,否則會在表面形成層水膜,影響透氣性,透氣量可達4500g/m2·24h,耐水壓可達數十萬帕。代表產品有英國Baxenden化學公司生產的WitcoflexStaycool、X-Liner等,比利時UCBSpecialChemicals公司的UcecoatNPU產品,德國Bayer公司的Impraperm,日本東紡制造公司的BionⅡ,日本三菱化成公司的ExceporU等。
1·3薄膜層壓型防水透濕織物(laminatedfabrics)
此工藝是將具有防水透氣功能的薄膜(通常是微孔薄膜),采用特殊的粘合劑,層壓或粘結到各類織物上,獲得防水透氣的效果。<
2防水透濕織物的發展趨勢
防水透濕織物的加工方法已經逐步形成,目前處于技術完善與產品迅速發展階段,不同加工方法生產的防水透濕織物由于機理的差異,也各有優點和缺點。緊密織物技術工藝簡單,織物手感、懸垂性和透濕性好,而防水性較差。微孔膜防水透濕織物的防水和透濕的載體不同,前者是膜,后者是微孔故能兼顧防水性和透濕性,但微孔易堵塞。致密膜防水透濕織物的防水和透濕載體是相同的,雖不存在堵塞的問題,難以同時保證優良的防水性和透濕性。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防水透濕織物的加工向綠色加工、增加織物的多功能性、降低成本方面發展。
2·1環保型聚氨酯涂層劑的開發
當前聚氨酯涂層,不管是干法還是濕法生產,所用的聚氨酯涂層劑大多是溶劑型,含有70%左右的DMF、甲乙酮、甲苯等有機溶劑,這些溶劑對環境造成污染,易燃易爆,且溶劑回收困難,濕法加工的設備中溶劑回收裝置價格昂貴,而干法的直接排放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發展水乳性聚氨酯涂層膠,在生產過程用水代替有機溶劑,減少環境污染,降低成本,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美國Polytech公司的Urcatech就是在這方面著手,而被譽為"面向新世紀的高科技產品"。近年來,水性聚氨酯涂層劑的研究開發也較活躍,但和國際先進水平尚有一段距離,所以,該領域的科研人員也深知肩上的重擔,正抓住機
2·2調溫功能聚氨酯的應用
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glycol)在織物用聚氨酯涂層中具有透濕和熱調節雙重作用。80年代中后期,美國vigo等曾提出將PEG應用于織物功能整理,采用將PEG與2D樹脂同浴與織物交聯的方法,使織物具有耐久性的熱調節功能[5],現多采用將PEG作為多元醇組分與異氰酸酯單體等合成PU聚合物進行涂層整理,發現隨著PEC用量增加,透濕性和熱調節性能同時增加,而且在熱調節作用的溫度區間透濕性具有突變現象。PEG是具有蓄能保溫作用的物質,當溫度下降到PEG的結晶溫度(TG)溫度附近,PEG鏈段開始結晶,親水基團活動性變差,透濕(氣)性急劇降低,起到擋風保溫作用。當溫度升高接近PEG的熔融溫度(Tm)時,聚合物體積膨脹,親水基團的空間自由體積增大,微布朗運動加劇,大量水分子借助親水基團的"化學階梯石"從高濕度一側遷移到低濕度一側解吸,透濕率大增,起到排濕去熱作用,充分表現出透濕性和熱調節性能之間的協同效應[6]。在合成反應:根據需要的熱活性溫度區域和熱活性大小進行PU分子設計,使高聚物的相變溫度處于人體正常活動的范圍,在環境溫度變化或人體活動出汗時,穿著者都會感到舒適。
2·3多功能防水透濕織物
涂層織物已是國際市場上發展最迅猛的紡織新產品,在服裝,裝飾及產業用布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賦予織物單一的防水、防紫外線、阻燃,耐氣候變化等功能的產品很多,但產品單一,故應開發多功能產品,以滿足市場的要求。如在PU涂層劑中滲入金屬粉末如陶瓷粉,形成金屬層,反射人體的輻射熱,同時向人體輻射遠紅外線,使織物保暖性提高,并能促進人體微循環具有保健功能[7]。在PU涂層劑中加入甲殼質,不僅可以提高透氣性和吸濕性,還可賦予織物抗菌性能以及優良的手感。有記憶功能的聚氨酯智能膜是利用聚酯硬段和軟段結合的特征,設計
3結束語
雖然防水透濕織物開發的時間不長,但已成為各國紡織品產品開發的主要項目,防水透濕織物是一種現代的高檔產品,根據其不同的防水透濕機理主有緊密織物型,涂層型和薄膜層壓型三種,不同的生產工藝而使它們各具特色。隨著人類生活環境的不斷改變,人們對織物多功能性需求的不斷提高,防水透濕織物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在涂層材料中,聚氨酯以其獨特的性能備受青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李棟高蔣蕙鈞,紡織新材料[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19-22
[2]董永春滑鈞凱,紡織品整理劑的性能與應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9,72-91
[3]付延鮑劉萍王東,防水透濕織物的發展與現狀[J]青島大學學報,1999,14(4);33-36
[4]張旺筍鄭琪顧振亞,防水透濕織物加工技術的進展[J]產業用紡織品,2000,18(6);4-8
[5]T.L.VigoandJ.S.Bruno,[J]Coatedfibrics,1993,22(10)
[6]方治齊,聚乙二醇在織物涂層中的應用[J]印染助劑,1997,14(1);11-13
[7]張健飛洪永華,多功能涂層織物的性能研究[J]印染,2000,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