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處理加工法是在紡織品印染、整理過程中,采用浸漬、浸軋、涂層或噴涂等方法將抗菌劑施加在纖維表面,并使之固著在紡織品上而具有抗菌效果的一種方法.從機理上看,抗菌纖維的后處理加工法還可分為3種:
(1)用反應性樹脂將抗菌劑熱固定于纖維表面;
(2)抗菌劑吸附于纖維表面;
(3)纖維表面的官能團與抗菌劑進行反應而接枝固定,包括采用乙二醛等交聯劑進行交聯.從操作上看抗菌劑可以與染料先行結合或在染色過程中添加;也可以在柔軟劑、整理劑中添加,如利用金屬及其化合物微細粉體與具有較好粘合和成膜特性的柔軟劑共用.這類方法實質是纖維的一種加工整理技術.其優點是加工方便,可根據用戶或最終用途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抗菌劑進行生產,也可以把抗菌劑整理在纖維、紗線、織物面料、成衣或各種紡織制品上.缺點是抗菌劑只存在于纖維表面層中,一旦脫落便不能補充,因而往往不耐洗滌,抗菌功效的耐久性不理想,且可能會由于初期溶出量大而存在使用安全性問題.其中,成膜法可形成一條金屬離子走出纖維內部的通道,建立起一個緩釋系統,當表面抗菌劑減少時纖維內部的抗菌劑緩緩釋出使之得到補充,因而提高了耐久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