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3可知,3項指標(biāo)的極差分析一致,正交試驗中4種因素對染色深度影響大小為:溫度A>pH值C>氯化鈉質(zhì)量濃度D>染液濃度B。其中溫度對染色深度影響最大,其次是pH值,染液濃度影響最小。從表3可以看出,溫度100℃、染液濃度X、pH值5、氯化鈉質(zhì)量濃度9·3g/L時,染色效果最好。
2·4 顏色特征值與色牢度的測定
按照上述確定工藝對布樣染色,及1·5標(biāo)準(zhǔn)測試布樣的各項牢度,并測試布樣皂洗前與皂洗后的顏色特征值,結(jié)果如表4所示。
從表4可知,皂洗后布樣不但沒有褪色,反而顏色加深,K/S值和Integ值均成倍增加。因為布樣顏色加深,明度值L降低。紅綠值a變大,說明皂洗后試樣更紅。黃藍值b稍微減小,說明布樣皂洗后沒有皂洗前黃。艷度c值增大,說明顏色純度提高。而色相H值降低,總色差ΔE增加,說明布樣表面深度增大。原因是在皂洗中加入的是肥皂和無水碳酸鈉,皂液呈堿性,由2·2可知,染料在堿性中顏色變紅加深,皂液使與纖維結(jié)合的染料分子顏色加深,布樣顏色亦加深,并不是織物上的染料量增加。
染色后布樣的色牢度測試結(jié)果如表5所示。從表5可知,板栗殼天然染料對毛織物染色的干摩擦牢度與沾色牢度較好,均達到4~5級,濕摩擦牢度為3~4級。變色牢度最差,只有1~2級,可通過固色工藝進一步提高,或在皂洗過程中使用中性皂或?qū)S媒z毛洗滌劑,減輕染料在堿性條件下的顯色作用。
3 結(jié)論
①板栗殼染料的耐熱穩(wěn)定性較好。
②板栗殼染料的耐酸堿穩(wěn)定性較差。
③板栗殼染料對毛織物染色的優(yōu)化工藝條件為:溫度100℃、濃度X、pH值5、氯化鈉質(zhì)量濃度9·3g/L。
④板栗殼染料對毛織物染色的摩擦牢度與皂洗沾色牢度較好,變色牢度較差,有待提高。
[pagebreak]參考文獻:
[1] 韓曉俊.天然植物染料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針織工業(yè),2007(5):48-51.
[2] 位麗.茜草染料的提取及其在羊毛織物上的染色性能研究[J].毛紡科技,2006(12):5-8.
[3] 林西姣.稀土在植物染料染色中的媒染應(yīng)用研究[J].印染助劑,2002(1):27-30.
[4] 李云雁.板栗殼天然色素的提取及其主要成分定性分析[J].廣州食品工業(yè)科技,2003(3):10-12.
[5] 吳雪輝.板栗殼天然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2(3):24-26.
[6] 李云雁.板栗殼天然色素的提取及其主要成分定性分析[J].廣州食品工業(yè)科技,2003(3):10-12.
[7] 譚仁祥.植物成分分析[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2.
[8] 縱瑞龍.K/S值與Integ值差異的探討[J].印染,2006(20):30-33.
<<上一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