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掃描電鏡觀察:將制成的共混體薄膜切成20×3(mm)的長條,置于液氮中冷凍處理,并將其折斷,在真空下對斷面噴金處理,然后在掃描電鏡Camscan-4上觀察斷面并拍照。
2.2.6力學性能測定:將制成的厚度為0.6~0.7mm的共混體薄膜切成50×1(mm)的樣品條,在Instron1122電子強力儀上進行靜態拉伸試驗(夾距10mm,走紙速度100mm/min),得拉伸曲線并由此得到應力、應變曲線,進而求得斷裂伸長和斷裂強度。
3結果和討論
3.1相容性和形態結構
? 高聚物之間在熱力學上大多是不相容的。因此,真正能以任意比互相混溶的聚合物很少。一般只是部分混溶[3]。由于這種部分混溶性,形成了兩相結構,既可使兩組分各自的特點得以保存,又可因相分離形成分子級通道以“傳導”水汽分子。然而,若采用適當強制的共混方式,即使熱力學相容性很差的聚合物,也可制得較為均勻的動力學穩定的復相體系。這是在涂層生產中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為此,采用簡便直觀的掃描電鏡法[4]進行了AR502涂層劑和CR-1改性劑兩組分間相容性和共混體形態結構的研究(見圖1)。?
由圖1知,在20/80共混比下,該共混體為單相連續結構,分散相為CR-1改性劑,斷面上球狀部分即為分散相顆粒。最大直徑約為1.8μm,表明兩組分相容性較好。在強力攪拌下,即使共混比高至40/60~50/50,也能形成均勻穩定的多相體系。并在生產應用中得到證實。
3.2共混比對性能的影響
?由于CR-1改性劑大分子主鏈為-C-C-C-C鍵,并具有抗酸,堿性優良的鹵族側基,而無易水解側基,因此它的混入可大大改善丙烯酸酯高聚物的抗酸、堿性能。兩者共混比對性能的影響見表1。
表1 共混比對性能的影響。
注:基布為純棉線卡;涂層數為3次。
? 由表1知,隨共混比的增大,耐水壓、防酸、防堿性逐步提高,拒水性變化不大,透濕略為下降。由于兩者相容性較好,共混比可達40/60~50/50,并在此范圍內得到防酸、防堿性優良而又有較大透濕量和防水性的涂層織物。
3.3共混體力學性能
?將共混比為20/80的共混體薄膜和AR502薄膜做靜態拉伸試驗,并由此換算得到應力—應變曲線和力學性能數值,見圖2和表2。
? 由圖2和表2知,CR-1改性劑的加入,引起了模量增大,強度提高。這是由于CR-1本身的粘結力較強,對共混體起了增強作用所致。這一結果與表1耐水壓值的提高是一致的。斷裂伸長的下降與涂層織物手感的變差相符合。
表2 共混體和AR502力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