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提高彩棉產品的附加值,在傳統彩棉面料基礎上,首家采用國際最新香味微膠囊緩釋技術SPTM對彩棉面料進行整理,使天然彩棉面料上均勻分布含有大小為百萬分之一平方厘米(~10nm?編者注)級香味微膠囊,在人們服用時的運動和觸摸過程中被激發,使膠囊破裂緩釋出內含兼有諸如抗菌、保濕等功效作用的天然植物香料,填補天然彩棉香味面料空白。目前可供選擇香味多達十幾種,通過后整理加工,可以使面料香味釋放持久穩定,真正實現了新原料、新工藝、新花型于一身,集科技、功能、環保于一體的新型彩棉香味面料問世,更富有時代個性和韻味,提升彩棉面料的品質及功能性,并且引領了彩棉市場流行。
1、1、天然彩色棉香味面料的面料產品設計:
為了進一步擴大彩棉面料市場需求,本類產品針對家居服、床品追求自然、健康、時尚消費理念進行產品設計。
1.1彩棉原棉只有棕色和綠色兩種顏色,采用與白棉不同比例混紡方法來增加淺色、深色等多種顏色,本次設計選用混紡比為棕色棉75/白棉25、棕色棉30/白棉70、棕色棉10/白棉90、綠色棉75/白棉25、綠色棉30/白棉70、綠色棉10/白棉90。
1.2由于天然彩棉色彩單調,要達到新穎化、時尚化,就需安在花型設計上創新,在強調精致的織紋設計同時,采用緞紋、小提花、斜紋、大提花等多種織紋,將天然色彩與織物結構巧妙的結合。
1.3依據市場流行需求,設計以下薄型和厚型兩種類型面料(見圖一)
薄型香味面料規格:紗支J80s/2×J80s/2、密度120×74根/吋,克重100g/m2。
厚型香味面料規格:紗支J32s/2×J32a/2、密度78×68根/吋,克重240g/m2。
2、天然彩色棉面料織造與后整理
織造工藝流程:分別采用了劍桿織機、大提花織機
整經—漿紗—穿經、掏筘—上機—織造—坯布檢驗
2.2后盛理工藝
由于彩棉顏色對酸堿環境、溫度環境要求較高,如采用傳統的棉織物前處理,從環保性、經濟性及品質方面考
3、香味微膠囊緩釋技術-SPTM對彩棉面料進行整理
微膠囊技術是將某種功能性物質用高分子化合物或無機化合物包裹起來,制成粒徑為1-500微米的顆粒,該穎粒在常態下為穩定的固體,其中的功能性物質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釋放出來。該技術應用于紡織業的白色棉和染色棉的功能整理加工,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根據所選用的微膠囊的性質,可令產品具有抗菌、阻燃、護膚、芳香等功能,由此可極大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但由于天然彩色棉在加工過程中易產生變色、褪色,因此要選擇環保、具有高質量保證的微膠囊和技術,同時更要探索一條合理的加工工藝保證彩棉的色彩。
3.1彩棉面料采用香味整理的原理
彩棉面料香味整理采用SPTM微膠囊技術,該技術是利用防水的微膠囊保存功能性的液滴,并將每平方厘米含一百萬個膠囊緊緊地“焊接”在紡織品上,人們服用時在運動、穿著和觸摸過程中使膠囊破裂,同時以緩釋的方式釋放出其中的成分,這些成分為從不同植物中提取的香精油,有不同的香味和附加功能,理論上這些成分在紡織品服用過程中不斷釋放,提供有效的芳香和功能作用。(見圖二:顯微鏡下之SPTM膠囊光學
3.2彩棉面料香味整理香型選擇
SPTM微膠囊技術的微膠囊有香味、抗菌、保濕、除臭、抗異味等十幾種功能,可應用于各種纖維或紡織品,滿足功能性、個性化的需求。彩棉面料的香味整理,依據市場的需求,特采用以下不同香型,并兼有功能性作用,迎合時尚、個性化的潮流。
茶樹油香型:具有抑菌、抗菌功能;
熏衣草香型:安睡、凝神功能;
蘆薈香型:護膚保濕功能;
花香及果味:蘋果香型、草莓香型、檸檬香型、玫瑰香型等
3.3彩棉面料香味整理工藝
在彩棉面料香味整理工藝確定時,為確保其不變色、不褪色,分別改變處理溫度、時間、pH值、微膠囊量等,經過大量試驗,最終選擇最佳工藝<
注:柔軟劑為親水型有機硅柔軟劑,已達到舒適整理目的。烘干溫度不超過130℃。彩棉面料香味整理效果見圖三
圖三經過家庭洗滌后膠囊情形 |
彩棉面料香味整理采用國際先進的飛微膠囊技術,整理的面料持久留香,具有高的水洗牢度。
4、結論
在愈來愈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創新維系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將后整理作為一種設計手段,通過微膠囊技術對天然彩棉面料加工,賦予了該面料一些特殊的功能,提高了天然彩棉面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從而提高了產品的檔次,滿足了一些追求時尚的人的需求。采用該微膠囊技術的香味整理還可廣泛應用到天然彩棉的床品、針織內衣面料和針織線衫上。該產品的加工工藝方法為國內首創,在2008年1月獲得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