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前言
茶葉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茶的葉片,茶葉中含有多種化合物其主要的成分有氨基酸、咖啡囡、碳氫化合物、類.胡蘿卜素、葉綠素、類脂化合物、礦物質、核苦酸、有規(guī)該、多酚皂角、不可皂化物和易揮發(fā)物。在含有上述多種化學成分的茶葉中,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茶多酚,茶多酚它具有抗氧化、抗誘變、保護神經(jīng)、抑制腫瘤發(fā)生、降血脂和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等作用,自古以來,人們所穿的衣物的染色使用的天然植物染料據(jù)說許多都有防蟲和芬用功能。于是對自然及人類有益的材料正在受到關注,于是人們就逐漸在衣料領域內積極開發(fā)健蘼、福利等方面用的功能性纖維。
今天,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追求“綠色產(chǎn)品”和“綠色消已成為一種重要需求。人們對天然染料的興趣又濃厚起來。天然染料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是因為天然染料所染織物、服飾等色彩自然、優(yōu)雅、粗獷,且有自然芳香的氣息,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保健等功效。同時天然染料源于自然,對人體健康無害,與環(huán)境相容性好,不污染環(huán)境,可生物降解,賦予人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舒適感。
在科技日益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豐富的今天,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對環(huán)保、健康的重視與日俱增,人們更加追求衣著美觀舒適,更加注重保健功能。因而天然染料染色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而合成染料一方面對皮膚有刺激性,引起皮膚病變,有研究表明,有100多種常用染料可能產(chǎn)生致癌物質,1994年德國頒布了禁用多種染料的法規(guī);另一方面合成染料在生產(chǎn)過程中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大量污染。因此,天然染料得到了人們的進一步認同。其中歐洲、北美、東南亞、日l本等地區(qū)和國家先后對天然植物、染料進行了研究和開發(fā),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茶染料是一種資源豐富且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染料,用它作為天然染料進行染色很有開發(fā)前景。
棉作為一種最普遍的天然纖維,以其特有的吸濕、透氣、保暖等特點而擁有眾多的消費者,而且自身可以被生物降解,在大自然中循環(huán)。真絲被譽為“纖維皇后”,它是唯一天然長絲纖維。真絲織物具有良好的吸濕散熱性,對人體肌膚有一定的衛(wèi)生保健作用,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親睞.作為茶文化的一部分,茶染,是生活化的藝術茶染即是用茶湯來染色,具有天然環(huán)保、返璞歸真的效果。茶湯染布,古色古香,而且茶染衣物不爭奇斗艷,更耐人尋味。但有關茶葉作為天然染料染色的報道尚不多見。因此用茶葉作為天然染料進行真絲/棉織物的染色很有開發(fā)前景。
2茶染料的提取
茶葉隨產(chǎn)地、土壤條件及收獲季節(jié)不同,其天然色素含量也不相同,一般在5~7月份采集較好,這時茶葉鮮嫩,色素含量較多。茶葉采集后要及時使用,否則鮮嫩茶葉干枯失去色素。茶染料一般是將茶葉沸煮后,提取煮汁為染液,茶葉染料的提取方法多種多樣,對于不同的方法其提取的溫度及pH值也不同,所提取的染液染色得色率也不同。
在2005年,東華大學的黃旭明等人就采用了以下兩種方法對茶葉色素進行了提取。其分別用水和乙酵為溶劑對茶葉進行煮和萃取的方法制備茶染料。
中原工學院江青等人在兩年前也對茶葉染料的提取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后來,夢立也研究了茶葉提取工藝,他采取的是對茶葉進行蒸煮萃取的工藝。將茶葉分別放入不銹鋼鍋中,浴比為l:40,然后開始生火萃取染液,煮的時間為水沸后3O分鐘以上,煮好后過濾染液與茶渣。
今年,青島大學的張彩玲等人對茶染料的提取采用了以下三種工藝流程,分別是:(1)水與茶的比例分別為30mL:lg、100mL:lg,各煮沸l(wèi)h,靜置10rain,過濾,濾液(即染液)備用。(2)用100%無水乙醇,醇茶比為30mL:lg,煮沸1h,靜置10min,過濾,濾液備用。(3)用8O乙醇,醇茶比分別為25mL:lg、20mL:lg、10mL:lg,各煮沸1h,靜置10rain,過濾,濾液備用。
由此可以得到:提取茶染料之前,最好應先把茶葉或茶切細或粉碎,便于色素的提取。如果需要深濃的顏色,可把提取液加熱濃縮后再染色。染液制備后要及時染色,防止放置過久酸敗。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得到茶染料粉末。
3茶染料用于棉織物染色的研究
茶葉用于棉織物的染色,一般是棉織物首先吸收茶染液中的水分子發(fā)生由表及里的溶脹,形成足以容納染料分子擴散所需的孔道,同時茶染料分子被棉纖維表面的分子所吸附,并由外向內擴散至棉纖維的全都無定形區(qū)。茶染料分子結構復雜,在向纖維內部的擴散過程中會受到較大的機械阻力,以及茶染料分子與棉纖維分子之間的范德華力與氫鍵作用,在孔道內壁不斷發(fā)生吸附與解吸,隨著染色時間的推移,吸附與解吸作用最終達到平衡或接近動態(tài)平衡,染色過程即結束。其表象是纖維由“環(huán)染”到“透染”的過程。
H·T·Deo在本世紀初就研究了茶葉的水溶性萃取物按三種不同染色方法對桶織物的染色情況。結果表明水溶性茶萃取物在棉織物上染色可得棕色,產(chǎn)品水洗牢度和日曬牢度良好;采用一定量的金屬鹽作媒染劑對織物進行處理還可進一步改善染色產(chǎn)品的日曬牢度和水洗牢度;同時可得出三種染色方法中,后媒染色得到的織物顏色最深,水洗牢度和日曬牢度最好。
后來,青島大學有人以稀土為媒染荊,研究了天然染料綠茶對棉織物的染色工藝,得出了天然染料綠茶用稀土媒染棉織物的染色最佳工藝條件。新疆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王麗和張曉莉等人對棉織物的陽離子改性工藝條件及其茶葉色素的染色性能進行了研究,其結果表明棉織物經(jīng)陽離子改性劑改性后,能提高茶葉色素對其上染性,使染色織物表面色深K/S值大大地提高。
4茶染料用于真絲織物的染色研究
茶染料上染真絲纖維,通常是分三步:第一步是茶染料隨著染液的流動進入纖維表面的“擴散邊界層”;第二步是茶染料通過擴散邊界層靠近纖維,被纖維表面吸附;第三步是茶染料從纖維表面擴散進入纖維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