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江南大學2.國家染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東華大學
3.江西八一麻紡織廠。
摘要:本文針對我國紡織印染行業的污染及治理狀況,從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角度,描述了我國
不同時期的環境保護政策和節能減排目標,對我國政府“十五”以來在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廣先進污染防
治示范技術、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制定印染產品廢水排放的分類標準、開展廢水薦回用的研究與應用、進行印染
工業園區廢水集中處理及生態園區示范建設、實行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辦法,用經濟手段進行強化管理等方面
采取的措施和發布的有關政策法規進行了系統的介紹。
關鍵詞:紡織、印染廢水、環境保護、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政策法規
中國正處于由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的特殊歷史階段,化纖、紗、布、呢絨、絲織品、服裝等
主要紡織品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的紡織行業已經成為我國在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印
染行業是紡織工業中重要的行業,“十五”以來,我國的印染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規模以上
企業加工量以每年約20%的速度增長。2006年規模以上企業印染布產量達到430.30億米,比
2005年增長了l8.8%。然而,在為國家賺取大量外匯的同時,紡織印染行業也使我國的環境付
出了巨大的代價,為環境治理帶來了沉重的包袱,以2006年太湖流域藍藻嚴重泛濫事件為代表,
環境已經向我們人類提出了嚴重的抗議,印染廢水的排放及治理這一課題已經嚴峻地擺在了我們
面前。
一紡織印染行業污染狀況
紡織印染行業排放的印染廢水是我國工業系統中重點污染源之~。印染廢水具有水量大、
有機污染物含量高(COD值高)、色度深、堿性大、水質變化大等特點,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
據國家環保總局2004年統計數據,紡織行業排放的廢水總量位于全國各工業部門排放總量的第
5位,全行業廢水排放量為l5.4億IIl3,印染廢水占紡織行業的80%,紡織廢水中污染物排放總量
(以COD計)則位于各工業部門第6位。隨著我國紡織工業的迅速發展,一些區域紡織廢水排放
量和污染程度有大幅度上升。根據2007年全國第一次污染源產排污系數調查結果顯示,紡織行
業僅印染廢水年排放總量可達到23-30億噸。
由于紡織產品種類多樣化、更新加快,紡織行業應用新原料、新助劑開發了許多新產品,使
紡織工業廢水成分更為復雜,處理更為困難。例如,由于化學纖維織物的大量開發應用,仿真絲
的興起和印染后整理技術的進步,使PvA漿料、合成纖維的堿性降解物(主要是鄰苯二甲酸類物
質)、新型助劑等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其COD濃度也由原來的數百m9/L上升
到2000~3000m9/L,.從而使原有的生物處理系統COD去除率從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
傳統的化學沉淀和氣浮法對這類印染廢水的COD去除率也僅為30%左右。
印染行業對我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部分地區印染產業過于集中。我國
印染企業最為集中的~個市曰產生約l00萬噸以印染為主的廢水!一個鎮日產生l2萬噸以印染
為主的廢水,一個4平方公里地方集中了40多個印染廠。印染加工企業如此密集,環境污染是
無法避免的。
我國印染行業工藝設備水平在“十五”期間有較大提高,很多企業從國外進口了二定數量的
當代先進印染設備,這些設備在節能降耗上效果較明顯,與原有印染設備的能耗相比有較大降低,
在地域分布上則主要分布于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印染企業,其工藝和設備相對較落后。
總體而言,國內印染企業在生產工藝創新和生產管理水平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另外,我國不同地區在印染廢水的處理及排放上,存在執行標準寬嚴不一,排放廢水的水質
差異較大的情況,造成部分地區污染程度十分嚴重的情況。
二國家對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的對策、措施
2.1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明確不同時期的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目標
里約環境與發展大會以后,中國政府在1994年率先制定的《中國21世紀議程一中國21世
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中,確立了中國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框架和各個領域的
主要目標,成為指導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發展戰略的綱領性文件。在此之后,國家有
關部門和很多地方政府也相應地制定了部f-]冪a地方可持續發展實施行動計劃。
1996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
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條重要的指導方針和戰略目標,并做出了中國
今后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2003年,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科學技術部以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成立了由多部門組成的全國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領
導小組,編制了《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根據綱要,我國在經濟發展、社會發
展、資源保護、生態保護、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六大領域推進可持續發展。根據上述精神,在全
國紡織工業發展計劃中明確列出了不同時期的發展目標
全國紡織工業“十五”規劃鼓勵企業采用新原料、新工藝,降低物耗、能耗,節約用水,改
善環境,鼓勵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鼓勵印染企業采用先進的低浴比染色工藝、無水印染技術、
轉移印花技術、噴射印花技術、涂料印染、等離子體處理等節水、節能及環保的工藝技術,并提
出了“十五”期間節能降耗的目標為:
節能降耗:每萬元產值能耗2005年比2000年降低15%;
節水:2005年紡織印染生產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30%左右,印染行業百米耗水量由3.6
噸降到3.0噸左右。
全國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中,將節能降耗作為行業發展目標寫入綱要中,明確提出:
到“十一五"末,我國紡織行業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
和淘汰,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取得實質性進展。
該綱要提出的十一項發展指標中,有三項約束性指標,全部為環境和能源指標:
節能指標:噸纖維耗電量比2005年降低10%:
降耗指標:單位產值的纖維使用量比2005年降低20%;
噸纖維耗水量比2005年降低20%。
環保指標:單位產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
2006年9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發布《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征求
意見稿),《大綱》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節能技術的成熟程度、成本和節能潛力,采用“研
究、開發”,“發展、推廣”,“限制、淘汰、禁止”等措簏,規范節能技術政策。《大綱》對紡
織工業生產節能技術的要求是:
推廣自動化、高效化紡織工業工藝技術和裝備,縮短工藝流程,提高效率。染整行業推廣
高效節水、節能型助劑和冷軋堆一步法、一浴法等新工藝,采用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處理機、
高效節能的拉幅定型機等。采用多效多級蒸發設備與技術處理印染的堿液、化纖的酸液等。
2.2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變末端治理為源頭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