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喬治亞技術學院在連續化織物印花的靜電印花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據有關文獻報道,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制成功了靜電印花的復印機。織物相繼通過三臺復印機,就可印出五彩斑斕帶電荷區域,布面在與滾筒接觸時,在布的反面加上負電荷,使布面上形成正像,再通過加熱輥就能使顏料固著在織物上。他們主要研究的是粘合型墨粉,制備墨粉時,使用熱固型樹脂作為載體。雖然熱固型樹脂具有良好的摩擦牢度,但固著時間太長,會使織物泛黃。用于棉織物時,濕摩擦牢度以及手感不近人意。據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發表的文獻報道,制備一個熱塑型墨粉和三個熱固性墨粉,分別用于棉、絲、滌綸、尼龍印花,有一定的印花效果,但織物手感不佳,轉移率較低。
多年來,日本也在研究這項技術。2002年11月,日本工業界試制了與噴墨印花裝置完全不同的靜電電子印花裝置。目前已有單色到四色的印花裝置,今后會發展到八色以上。2004年2月,國外報道了一項電子—靜電印刷直接印花系統。該系統正處于試驗階段,并配有液狀分散或活性染料調色劑,與一個靜電荷轉移系統的圖像接收轉鼓。可見,該印花系統既與噴墨印花一樣采用液體油墨,又類似于靜電復印采用的靜電轉移技術.
1987年,北京紡織科學研究所薛迪庚、朱關福用氧化鋅和聚乙烯咔唑-三硝基芴酮等光導體,研究其在黑暗中為絕緣體和曝光后為導電體的特性,并將圖案或攝影照片直接在織物上成像印花的新工藝。自此之后,國內未見后續研究報道,到2004年國內又出現相關的文獻報道。
通常,靜電印花所用墨粉由磁粉、著色劑、粘合劑和電荷調節劑等組成。
墨粉一般都制成四色,即采用印刷行業常用的cmky四色印制方式。靜電印花的墨粉主要分為兩類,即顏料(粘著)型和染料型。
采用顏料(粘著)型墨粉印花時,墨粉熔融固著在織物上。其粘合劑一般系電絕緣性很高的高分子聚合物,與顏料和織物都有很好的粘附力,印花后毋需后處理。這一類型的粘合劑與紙張復印用墨粉中的粘合劑類似。國際上研究這類墨粉的報道較多,如美國喬治亞技術學院選用了改性環氧類、聚酯類以及乙烯醋酸酯(ethylenevinylacetate,eva)共聚物作為紡織物靜電印花墨粉粘合劑。這類墨粉在紙張印刷方面已有較成熟的應用,但在織物印花上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如色牢度和織物印花部分手感較差、顏色不鮮艷等。
染料型墨粉理論上能較好地彌補上述不足。由于著色劑是染料,因此織物印花后的各項性能基本上與傳統織物印花相似。目前,染料型墨粉采用的著色劑主要是分散染料,利用分散染料的熔融和升華性能染著在滌綸織物上,此時墨粉中只有染料進入纖維固著,其余的助劑需要除去,粘合劑只起到墨粉顆粒的成型作用,與印花后的織物手感等無關。由于墨粉中的分散染料在印花過程中需要從墨粉中轉移到織物上,要求墨粉中的染料和粘合劑親和力低于染料和織物的親和力。根據染料和墨粉的特征,一般粘合劑選用極性較大的高分子材料。
墨粉中另一重要組分是電荷調節劑。光電復印和激光打印的質量受多種因素支配,其中電荷調節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分為有色和無色兩種,前者用于黑白復印;后者用于彩色復印。按電荷屬性又可分為正電性和負電性電荷調節劑。由于紡織品靜電印花是彩色的,故采用五色電荷調節劑。無色負電性電荷調節劑是1:2金屬絡合物,如水楊酸類的鉻絡合物及鋅絡合物。無色正電性電荷調節劑主要集中在脂肪族及芳香族的季銨鹽。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