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當前,紡織印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也是能耗大、污染重的支柱產業之一。染整前處理工序是染整工程的基礎,前處理的優劣直接影響后整理工序的染色、印花、整理的制品質量。資料顯示,前處理工序占紡織印染工程總耗能的l/3。控制前處理能耗是印染行業節能源消耗的關鍵,平幅絲光機在前處理流程中也是能源消耗比較集中的一個關鍵設備。工作中需消耗大量的水、電、汽、燒堿和助劑。過程能耗大,絲光廢水污染重。
綜觀絲光工藝的發展,自19世紀40年代絲光工藝產生以來,絲光機的型式雖然從彎輥、直輥、布鋏一直發展到了現在的布鋏直輥等積木模塊式絲光聯合機,但生產實踐中仍是以緊式絲光為主。從印染前處理技術發展總體情況來看,絲光工藝的變革明顯落后于其它工藝,幾十年來無多大進展。隨著棉氨彈力織物成為印染行業的主導產品,而彈力織物的絲光在傳統的緊式絲光設備上容易出現凹緯、“消彈’’等弊病。傳統絲光工藝過程普遍存在著浸軋堿液透芯度差,電鏡下切片觀察,僅有1/5~1/3的纖維截面溶脹后從腰子形變化成了圓形;導致織物尺寸穩定性差,燒堿耗量高,水洗負擔重,而且工藝再現性差,自動化程度低,環境負擔重等,尤其是堿耗大、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行業的發展亟需一種能節水、節電、節汽、節省燒堿和助劑,降低工藝加工成本,符合當前清潔生產需要,低排放,環境友好的新型高效絲光工藝設備出現。
山東源豐印染機械有限公司開發生產了順應時代潮流的YFl098--180型高效布鋏松堆絲光機,2007年8月23曰在紹興通過了由山東省科技廳主持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九位行業資深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給出的鑒定結論為:該成果使松堆絲光工藝進入實用階段,實現了產業化。采用多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及先進的應用技術,為染整行業提供了一臺創新的高效節能降耗減排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松堆絲光聯合機。該設備為國際首創,綜合技術水平達國際先進。
做為一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布鋏松堆絲光機,采用了許多節能降耗技術。現就其中的主要技術按照在設備上的先后次序報告如下:
2高效布鋏松堆絲光機的燒堿濃度比傳統絲光機降低約1/3
傳統緊式絲光過程中,織物浸軋堿液后,纖維帶液量少,透芯時間受到車速,設備長度的制約,堿液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向纖維內部擴散的空間,滲透效果因高濃度、高黏度、常溫的燒堿而變差。因此,傳統的緊式絲光工藝堿液較難達到透芯效果。資料表明,傳統絲光工藝條件下,織物切片觀察,只有20%-30%的纖維截面因溶脹從腰子形變成了圓形。這種表面絲光的效果使織物具有較大的潛在縮水率。在松堆絲光工藝中,堿液濃度因織物松堆絲光具有充足的溶脹時間而從常規緊式絲光工藝的2409/L一2809/L降至l70 9/L-1809/L,在特殊的浸漬軋堿單元中織物濕潤、滲透、擴散、液下軋壓、氣液交換,織物在微真空環境下,逼迫堿液透芯,為纖維素纖維實施充分溶脹獲得時間和空間的條件,節省用堿,穩定半制品門幅、降低織物縮水率、減少染色條花,還能節省染化料、降低能耗。
3創新的軋堿滲透單元,降低堿濃,逼迫滲透,節約堿耗
織物在浸軋堿液時,由于NaOH對纖維素的結合力略大于水,在按軋余率帶走堿液外,還要多吸附NaOH,因而導致堿槽里的工藝液濃度將逐漸變淡,必須提高追加液的濃度。此前,不少的文獻通常是按追加液和工作液比例為l:0.7的比例來記述的。實際上,應該是某一種織物在特定的工況下的比例,在生產中該比值與不同織物品種、織物組織結構、單位克重、工藝車速、施液方法有關。關鍵是要有合理的施液方法。
3.1透芯高給液,逼迫堿液透芯
盡管松堆絲光工藝的堿濃比常規緊式絲光工藝低I/3,NaOH水合物分子直徑小于0.7nm,堿液對織物的滲透、擴散效果有所改善,但畢竟是在常溫下浸漬,要達到透芯的效果難度亦較大。應用專利技術(專利號:200420027792.3)研制的立式三輥結構透芯給液裝置(如圖l),織物進入浸漬槽7后由螺紋開幅輥5防縮進入軋輥l和軋輥2形成的液下軋點,進行氣液交換,使織物經緯交織點空間織物的“無定形區”堿液充實,使工藝堿液通暢的進入“微胞"。出液下軋點,進入增效槽,織物結構呈“微真空"狀態,逼迫堿液透芯,經開幅輥擴幅后進入上軋點(空氣環境),小軋輥3起到控制織物表面帶液,可在0"-0.IMPa加壓。高精度的液位控制確保織物在液下透芯軋堿,有利于堿液充分進入“無定形區",從而讓更多的堿液能通暢的進入“微胞"獲得溶脹,使纖維獲得更大的改性。
“l”與“2”構成立式兩輥軋液單元。總壓力100 kN,主動不銹鋼輥“l"在液下,杠桿加壓。
“3"小不銹鋼軋輥,按總壓力20 k N設計口軋除織物表面帶液,促進工作液進一步向內部轉移滲透,以利于松堆過程中更好的溶脹。
“4”液下導布輥由125mm,采用德國制工程塑料滑動軸承。
“5"螺紋開幅輥,防止織物進入軋點前起皺。
“6”導布輥,引導織物進入軋槽。
“7”液槽,設有確保液下軋液的高精度液位控制儀表。
3.2增加循環泵,改善施液方法
高位槽中追加液由工藝處方決定配液濃度,在工藝初運行時,手動閥打開,并聯自控閥自動
同時打開加入堿液,加快堿液加入速度,當液位達到控制下限時,關閉手動閥,液位由液位傳感器和自控閥自動控制液位在合理范圍內,到達上限自動關閉,液位低于下限自動打開追加。
前后軋堿槽循環連通,且設有堿液循環泵,自動定時循環堿液,起到均勻攪拌作用,使織物接觸到濃度均勻穩定的堿液,在追加液和工藝液的比例達到l:0.85,--,1:o.9的配液比即可滿足工藝條件。而且循環泵通過旁通管路也可用在中途停車時間較長,或工藝結束時,將剩余堿液泵入高位槽內,為再次工藝配堿時利用,防止直接排放的原料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
3.3堿濃度自動控制,減少堿耗,利用回收淡堿
軋堿槽的堿液濃度采用堿濃度自動在線控制,堿濃控制精確、穩定,減少人為因素對工藝的干擾,減輕操作人工負擔,響應時間比人工滴定的方式大大縮短,提高工藝重現性,減少堿的消耗,并可使用回收淡堿,節省蒸濃的蒸汽消耗,減少水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有效降低加工成本(樣機因故未實施濃燒堿濃度的自動控制)。
3.4采用低軋余率軋車,降低織物帶堿,節約用堿
織物在堆置后,出布設置低軋余率中小輥軋車,將織物帶液量降低到比常規低30%,因而減少了織物的帶堿量,節省燒堿的消耗,減輕后段去堿水洗的負荷。
松堆絲光工藝堿濃比常規緊式工藝低約1/3,加上追加液與工藝堿濃比值從l:0.7調整到了1:0.85~】.:0.9,這樣本松堆絲光工藝的用堿將降低到58.5%,淡堿回收蒸濃從常規緊式絲光的3059/L下降到2209/L即可,將節省大量的蒸濃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