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調節好四區塵棒角度。塵棒安裝如圖1所示,打手與塵棒間隔距是隨著塵棒安裝角度增加而縮小,塵棒間隔距是隨著角度增加而增大。理論上棉流進入工作區應是隨著逐步開松而逐步增大打手至塵棒間隔距,而塵棒間隔距則隨之相應縮小,即塵棒角度第一區至第四區應逐步減小。但實際上第一區角度要視落雜和是否落白花而選擇,主要發揮第二、三區落大雜的功能,塵棒角度可適當調大,第四區則為了防止塵雜、短絨回收,角度應調小。打手速度一般采用500 r/min-600r/min(如原棉含雜率在2.5%以上,打手速度可以適當提高,塵棒角度也要調整),如某廠在生產CJ 14.5 tex紗時,原棉含雜率1.02%,打手速度為590 r/min,塵棒角度為18°、12°、6°、3°,除雜效率達到34%~36%。
θ-塵棒安裝角;α-塵棒間隔距;b-打手與塵捧間隔距;c-塵棒間頂面距。
2.2主除雜機是開清工序排出塵雜和產生棉結的關鍵部位
FA116型主除雜機為開清工序流程中的精細分梳開松點,它采用梳棉機后車肚工藝,喂棉羅拉包覆鋸條與給棉板隔距可調至1.2 mm,將棉層均勻地喂給傳送輥,這是流程中唯一的握持打擊點。傳送輥和主除雜輥鋸條均屬Hollingsworth公司專利產品,前者縱密小(0.99齒/25.4mm),橫密大(24.19齒/25.4 mm),工作角65°,對分梳有利且便于轉移,附有除塵刀清潔器,排除大雜、微塵和短絨;后者也是縱密小(2.48齒/25.4 mm),橫密大(18.14齒/25.4 mm),齒密45齒/(25.4mm)2,工作角55°,有利于對棉束的進一步分解。附有三把除塵刀,兩塊分梳板,起到交替分梳和除雜的作用。主除雜輥與傳送輥表面線速比設計為3.2:1,即調節主除雜輥速度時,傳送輥速度也按比例進行變動,速比大有利于棉束的轉移。過去由于過分突出該機的除雜作用(一般除雜效率可達50%以上),主除雜輥速度比較高,傳送輥速度也隨著增加。喂棉羅拉速度受控于梳棉上棉箱管道內部靜壓和梳棉機開臺的變化,如后部產量沒有變化,則喂入量一定,這樣雖然主除雜輥與傳送輥間自由分梳仍保持較高的轉移率,但傳送輥與給棉羅拉間卻增加了打擊力度,分梳度也增加,帶來的問題是棉結隨著速度的增加而上升。有生產廠做過試驗:當主除雜輥速度由930 r/min增加到1850 r/min時,單機除雜效率由50.2%增加到68.5%,但棉結卻從61粒/g增至103粒/g,同時短絨率也由降低0.5%變為增加0.7%。
近幾年,各生產企業普遍重視棉結和短絨的產生,只要筵棉含雜率控制在0.8%~1.0%以內(錫萊分析機檢測)或棉結增長率在80%以內,最多不超過100%(AFIS檢測),則應盡量減小開清部分打擊力度,以減少棉結和短絨的增加。如FA116型主除雜機或FA109型三刺輥清棉機,速度都有大幅度降低。在環錠紡生產中、細號紗時,一般原棉含雜率多在1.5%~2.0%,對主除雜輥的速度多數采用500 r/min~650 r/min,但如遇含雜率較少時,則可采用更低的速度。如某廠生產CJ 14.6 tex紗,原棉含雜率為1.0%~1.2%,主除雜輥速度降為320 r/min,經AFIS儀器檢測:輸人主除雜機筵棉棉結為244粒/g,輸出筵棉棉結為270.3粒/g,增加10.8%;輸入筵棉帶籽殼棉結為16.5粒/g,輸出筵棉帶籽殼棉結為25.75粒/g,增加56.1%;輸入筵棉塵雜127粒/g,輸出筵棉塵雜69.5粒/g,減少45.3%,輸入筵棉短絨率(<16 mm)9.85%(重量法)、26.9%(根數法),輸出筵棉短絨率9.8%(重量法)、25.8%(根數法),分別減少了0.5%(重量法)和4.1%(根數法)。實踐表明,根據原棉含雜情況可降低主除雜輥速度,棉結增長幅度小(帶籽殼棉結增長幅度大,可能是棉籽破碎造成,這時應檢查FA105A型機落大雜情況),短絨率不增而塵雜去除率仍很高,這正是薄喂為輕打創造了條件。
為了控制棉結和短絨的增長,少傷纖維,在原棉含雜1.5%以內,且總產量不太高的情況下,主除雜輥鋸齒改為針輥,實行以梳代打,柔和開松,進一步清除塵雜,此舉已取得一定效果,目前正逐步擴大試驗,已有11條線在生產。
3梳棉工藝參數與結雜短絨的關系
在清梳聯流程中,梳棉機是去除棉結和雜質的主要設備,但它既排除短絨,同時也產生短絨。纖維在梳理過程中要考慮梳理度、梳理強度和轉移率,因為只有三者配置恰當,纖維才能獲得充分梳理,損傷少,均勻混和且及時轉移。因此我們在制定梳棉工藝時,要根據成紗質量特殊要求,參考原棉條件,特別是纖維細度、成熟度和含雜類形,掌握“梳理轉移適度,結雜短絨兼顧”的原則,正確處理好去除棉結雜質和少產生短絨的關系。
3.1做好梳理件七配套工作
生條質量的關鍵取決于針布的選型配套和工藝參數的設置,而做好梳理件七配套是前提。“青鋒”牌清梳聯在梳棉機七配套工作中體現了高產高質的要求:(1)刺輥-分梳板-后固定蓋板-回轉蓋板-前固定蓋板-錫林,針布齒密逐步增加,分梳能力逐步增強;(2)采用了矮、淺、尖、薄、密、小的新型錫林針布,提高了分梳能力;(3)道夫采用大齒深、小工作角、彎背的新型針布,有利于纖維向道夫凝聚和轉移;(4)與之配套的新型蓋板針布(稀密型);(5)采用耐磨度較高的進口針布或國產合金鋼針布。目前梳理件有國內外各種規格可供用戶選擇。例如在紡純棉中、細號紗時,FA203A型梳棉機采用如下七配套梳理件,在生產中取得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