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紡滌綸工業絲成套技術
滌綸工業絲作為復合材料中增強骨架、特種繩、索、帶等產業用紡織品的主要原料,在發達國家生產總量已接近150萬噸,并且產品已形成系列化。我國近幾年滌綸工業絲的發展也很快,但目前生產能力仍在10萬噸左右。到2003年底,全國聚酯總能力雖然已經達到相當可觀的1264萬噸/年,滌綸工業絲的發展速度在繁榮的民用絲產能和市場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且產品品種較為單一,并且一步法的滌綸工業絲生產設備主要依賴進口,質量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有較大差距。
從世界范圍來看,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比例也低于其它國家,從發展趨勢看,提高產業用紡織品的比例需要更多的優質滌綸工業絲。在未來幾年中,滌綸工業絲在我國仍將有一個較大的增長量。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從”八五”期間開始,即承擔著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不同熱收縮率滌綸工業絲的研究”,在充分研究國內外滌綸工業絲結構與性能的基礎上,開發了不同熱收縮率滌綸工業絲的生產工藝軟件,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
近兩年來,在完成不同熱收縮率滌綸工業絲的生產工藝軟件開發的基礎上,利用近20年的聚酯聚合工程技術研究基礎,開發出的新型聚酯工程技術——直接紡滌綸工業絲。該工藝與目前滌綸工業絲一直沿用的采用常規切片經過固相縮聚得到高粘度的切片,而后進入螺桿熔融紡絲制成高強度工業絲的傳統工藝相比,有以下特點:
可縮短工藝流程,降低設備投資。采用直接紡工藝可以省略切片固相縮聚成套裝置和紡絲螺桿,且熔體直接縮聚增粘后即可進入紡絲箱體。
可提高工業絲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均勻性。盡管目前在固相縮聚方面有連續的固相縮聚裝置,但它克服不了固相縮聚過程中由于切片顆粒內外增粘程度不一、切片本身造成的分子量及其分子量發布上的差異而帶來的工業絲質量上的均勻性差異。
現有工藝中聚合物需經冷卻切粒,再加熱增粘,在紡絲螺桿中又經歷高溫熱降解的過程,使聚合物的質量下降,不利于制備高品質的工業絲,直接紡完全避免了這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