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質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對服裝服飾的要求向生態化、功能化發展,抗菌產品也就應運而生,并且受到人們的變遍歡迎。我們濱州印染集團與日本的丸昌株式會社合作,針對日本人大量需要的抗菌產品以實用化為目標,進行研制、開發生產。我們從1995年開始研發,生產并通過了日本抗菌協會的嚴格檢測,本文所有檢測數據均來源于日本的抗菌檢測機構。
作為抗菌性商品,其中許多商品是纖維織造成織物后,通過物理的、化學的方法,將抗菌劑固著于織物上,達到抗菌的目的,這可以稱其為后加工。其耐久性、耐洗滌性較差。我們開發的抗菌制品是把銀陶瓷粉加進聚酯纖維,即所謂帶有抗菌功能的滌綸短纖,這種抗菌的滌綸短纖經紡織、染整,加工成服裝或床上用品后,用于賓館、醫院,成為耐洗滌并具有抗菌特性的紡織面料。
銀銅等重金屬具有抗菌性,很早便被人們所熟知并已被廣泛應用。但將其混合到合成纖維中時,其制紗技術則非常困難。近年來,隨著微粒子化技術、混紡技術、制線技術,染整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這種抗菌滌棉的生產成為了現實。我們所生產的抗菌纖維制品,對洗滌的要求不是用于一般的家庭,而是專門的洗滌業者每天從醫院、賓館中拿到大量使用過,被污染過的襯衣、寢具,放入以30公斤或50公斤為單位的大型洗滌機器中進行集中洗滌、消毒。針對這種洗滌方式,要求被洗滌物在洗滌100次到200次之后,仍具有抗菌力。所以我們與日本丸昌公司一起進行了抗菌滌棉纖維制品的開發。由丸昌公司引進抗菌纖維,在國內進行紡織織造,然后我們來進行染整開發,從1995年開始試驗、生產,產品由丸昌公司的小林桂三工場長在日本進行檢測,取得了日本專業協會的認證,并且確立了工業化生產的條件,產品全部返銷日本。
1.抗菌性能
我們開發的具有耐久洗滌性的抗菌制品其性能如下。
1.1有效抗菌類
下面列舉出具有代表性的幾種:
綠膿菌,肺炎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白癬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格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白色念珠菌
1.2測定方法
依下列方法進行測定
使用金黃色葡萄球菌,依照日本纖維制品衛生加工協議會制品的認定基準法,對供試品的抗菌力進行試驗。使用(菌數測定法):將約20g的試料倒入約30ml的螺紋燒杯中,然后放入高壓滅菌器中,121℃,15分鐘濕熱滅菌,再將0.2ml普通寒天培地滴入細菌中進行接種,經過35~37℃,18分鐘培養后,再在其試料容器中加入滅菌緩沖生理食鹽水20ml,用手輕搖試料容器,使生菌在溶液中充分分散,用培地混釋平板法進行生菌菌數測定。18分鐘后判定抗菌結果。
A.無加工試料的接鐘后分散回收菌數。
B.無加工試料18分鐘培養后分散回收菌數。
C.加工試料18分鐘后分散回收菌數。
LogB/A>1.5 logB/C>2.0
若能滿足以上條件的話便可以判斷出有無抗菌力。
2.加工條件與抗菌性
抗菌的滌/棉(40/60)混紡織物(21×21 75×56 48″)進行燒毛、退漿、精練、漂白、染色、印花,后整理產品的抗菌性能測定結果如下:
2.1分散/還原染料底色染色品種抗菌性:
注:抗菌性測定時的無加工試料為棉布
不論什么樣的加工制品只要滿足上述條件,便可判定其具有良好的抗菌力。基礎的加工條件與抗菌性結果如下:
2.2漂白方式與抗菌性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