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染行業的經濟效益
目前我國印染行業的絕大多數屬加工型企業,少數情況較好的企業至多也只能算經營型企業。從國際上企業發展階段的劃分標準看來,均屬于企業發展的低級階段,距品牌型企業有很大的距離,何況,其后尚有文化型和戰略型企業的高級階段哩!這樣的企業只適應物資短缺的經濟時期,加工型企業不具備市場運作能力,由于沒有自己的品牌,缺乏市場的拓展能力,其次加工型企業不具備產品開發能力以及缺乏無形資產創造能力。在品牌戰略的冬天,經營型企業也已處于捉襟見肘的局面了。國內有一些經營較好的企業,有相當的組織功能和市場開發能力,可以生產世界上許多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大多數產品,質量也達到國際上著名的同類產品水平,但其90%以上產品只是為他人貼牌生產的。嚴格地說,他們也只能算加工型企業而已,還算不上真正的經營型企業吧!
紡織產品從加工到銷售要經過許多環節,如接單、品牌運作、營銷以及售后服務等。據資料稱:整個供應鏈的利潤分配大致如下:
加工——〉接單——〉品牌——〉營銷
10%20%30%40%
加工型企業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和勞動力,同時又造成相當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國印染行業2000年以來的單位產量的利潤統計如表1所示:
表1印染產品每單位量的利潤統計
表1生動地勾劃出了加工型印染行業多年的苦行僧生涯,對號稱世界上紡織大國來說,不是太令人吃驚嗎?
實際上國際的加工中心,在全球范圍不斷地尋找最佳的投資場所,一旦商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資本就會尋找新的投資場所,以實現更高的利潤回報。我國印染行業不正是抓住了前一個紡織生產東遷的發展機遇,由于眾多原因一直沿著數量增長的道路上奔跑,形成只能生產大量類同的低端產品,跟著單子走,安于貼牌生產,才形成今天的局面。
處于代客加工生產的企業如何改變苦行僧的生產呢?從供應鏈關系看,首先的目標要逐步建立接單網絡或納入某些采購集團的供應鏈,擺脫目前的中間商;其次,自己無力搞技術創新使企業轉軌,可以學習日本的價值創新經驗,即在別人技術創新的基礎上,進行更適應市場的再創造,使產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日本人通過價值創新以加工精良的商品占領市場,形成一個梯度關系。他們主要以款式、功能的創新使產品精良一點、款式新一點、消費者滿意一點、性價比高一點,利用小改小革創建了聞名于世的經濟大廈。就印染行業而論,日新月異的功能性整理產品似乎更適合市場再創造,同時,國際市場對功能性紡織品的需求高于一般紡織品,值得業界同仁關注。
二.功能性產品的市場簡況
根據美國棉花公司的生活方式調查稱:在消費者買過功能性整理產品的人群中,買過防皺(免燙)整理產品占54%,買過拒水整理產品占31%,買過防污整理產品占25%,買過抗菌整理產品占4%。在買過功能性整理產品的消費者中,說會再次購買功能性整理產品的,防皺(免燙)整理占96%,拒水整理94%,防污整理占93%。
上述調查報告至少表明,功能性整理產品有良好的市場開發前景。
按2004年D&K咨詢公司的“2001~2005年西歐生物活性紡織品(Bio-active Textiles)市場情況”。所謂生物活性紡織品,主要指抗菌、真菌和螨蟲的紡織品。2001年西歐市場銷售生物活性紡織品約為11萬噸,占紡織品銷售量400萬噸的3%,其中生物活性整理紡織品10萬噸,生物活性纖維為1.5萬噸。而抗菌的約占70%,防螨蟲的約占30%。用途方面占床上用品總量的>6%,占服裝總量的<2%。上述生物活性紡織品的65%~70%由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經濟聯盟及法國生產,其余的由利比里亞及英國生產。
D&K咨詢公司分析了生物活性紡織品對消費者的健康與衛生有利及不利的影響,并改革了一些可能的負面因素,于2004年預測:2005年西歐市場的生物活性紡織品銷售量可達17.5萬噸,為紡織品總銷售量的4.5%,其中抗菌整理產品仍占絕對多數,但其比例有所下降,約為總量的85%,床上用品仍舊是主要的最終用途,服裝以及工業用品方面的比例將有所增加。
三.功能性整理產品的市場開發
大多數的功能性紡織品性能,消費者不能憑自己的視覺和觸覺等進行判斷,即看不見、摸不出和嗅不到的,其功能是否有或優劣程度,須靠一定測試方法和儀器才能進行評定,以致消費者在購買時就處于云霧之中,很容易因猶豫而擦肩而過,針對這種情況,國外一些實力雄厚的廠商,為規范市場,防止假冒,避免魚龍混雜,推出專用標志,作為向消費者提供產品功能性質量的保證。在印染產品中最早向消費者提供質量保證的標志,是陰丹士林商標(Bayer公司)功能性整理產品中的拒水、拒油(防污)整理的Scolchgard標志(3M公司)可作為早期的代表。
一般地說,功能性紡織品性能的監測與評價,總是滯后于生產技術的開發和產品的市場推廣。但我國目前的印染行業實際情況,除個別可屬原創性功能性整理產品外,均可參照別人的經驗,由有關的社團法人(如行業協會或專業委員會等)牽頭,對國內某些功能性紡織品的特征性能指標提出一個意見書,作為功能性整理產品進入市場的門檻和功能性紡織品市場的游戲規則。作為國內同行開發功能性整理產品質量要求的綱領,引導我國功能性紡織品有序而健康的開發,對達到質量要求的功能性紡織品,經第三方檢測合格后,可授予專用標志作為向消費者保證產品質量的憑證。這方面日本纖維制品新功能評議協會(簡稱JAFET,其前身是1983年纖維制品衛生加工協會,簡稱SEK)于二十世紀80年代推出抗菌防臭(抑菌)整理紡織品(SEK標志)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現在SEK標志已有藍色SEK,橙色SEK和紅色SEK三種,分別表示同一種功能性而不同要求的抗菌(抑菌)整理紡織品。日本是第一個規范國內抗菌(抑菌)紡織品市場游戲規則的國家,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