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l可以看出,采用數字化染色技術,以技術改造前染色加工生產能力為100%計算,染廠的生產能力提高約30%,重新染色和追加染色分別降低3.9%和33%,一次對色成功率由70%提高到85%。技術改造后,實際生產效率提高27%,從而獲得每年接近400萬m的額外染色能力。
表2中的數據顯示了在不同階段引進不同程度自動化系統后,該印染企業在每一步節省的資金。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項目是分階段進行的,而每一階段之間并沒有清晰的時間界限,這些數據并未明確界定每一階段系統引進后的效果。例如,前兩階段的一些效果有可能在第2或第3階段實施的過程中得以體現,并影響其數據的分析和統計。但是,從整體來看,盡管不同自動化系統之間相互依存性無法準確統計,表中的數據是按照不同階段完成后分段實際統計出,因此還是具有其實際意義和代表性。
由于引進顏色質量管理、染色現場工藝管理和現場整合,提高現場一次對色成功率等手段,每年能節省帶來86萬元的成本,超過160萬元的染料和助劑消耗,以及減少后續造成的污染。而且,由于顏色質量的數字化管控、染色工
藝配方的數字化管控和現場整合系統的應用,提高染色品質的同時,減少了大量的化學品和能源的消耗和染色廢水的排放。理想狀況下,采用普通的計算方法(1萬m/批次,帶液率80%,染料濃度5g/L),成本的節約和生產能力的提高,每年帶來395萬元的收益。
2展望
在染整加工中使用先進的數字化染色技術,有助干實現產業升級,并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考慮到這些技術的投資,通常低于給印染廠兩年內所帶來的成本的降低,因此是切實可行的。展望未來,數字化印染生產加工過程中所涉及的自動檢測和控制技術、節能降耗優化生產技術、不同自動化系統(包括ERP)之間的整合和調度技術等,都是未來染色技術發展目標,是實現印染行業節能降耗和染色管理和控制一體化的必由之路。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