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改性方式對滌/棉的改性效果
滌 /棉織物分別經浸漬法、浸軋法、軋烘法改性后,在雅格素活性紅NF-3B與活性黃NF-GR不同染色濃度中進行無助劑染色,測定其上染率及固色率。從圖5可以看出,當雅格素活性紅NF-3B濃度較低時<1·5%(o.w.f),無論從上染率或固色率方面,浸漬法改性都顯示出優良的效果,改性后的上染率可以達到98%以上,染浴基本吸盡,隨著染色濃度的提高,上染率略有下降,但仍接近95%。
當染浴濃度提高到2%或2·5%(o.w..f)時,軋烘法也呈現出較高的上染率,但是從固色率來看,浸漬法仍優于浸軋法及軋烘法,分析原因可能是浸漬法改性使纖維素與改性劑進行了充分的化學反應,改性劑本身對活性染料就有固色作用[3]。改性后織物又經過了水洗,洗去了纖維表面未交聯或交聯不太緊密的改性劑,所以固色率可以達到85%以上,而浸軋法及軋烘法沒有經過水洗就直接染色,染色織物皂洗后洗去了大量的表面浮色,所以固色率沒有浸漬法改性后染色織物高。
而對雅格素活性黃NF-GR來說,無論是高濃度還是低濃度染色濃度,浸漬法改性的上染率及固色率上都特別突出。圖7~8說明了使用浸漬法改性后的滌/棉染色織物,雅格素活性黃NF-GR上染率都可以達到99%以上,固色率也可以達到95% 以上。說明浸漬法改性使纖維素纖維與改性劑發生了充分的反應,在棉上引入了大量穩定的染座,因此,滌/棉經浸漬法改性后使用雅格素活性黃NF-GR 中性、無鹽染色,染色廢水接近無色,染料殘余少,沒有助劑、電解質,可以直接排放。
3結論
(1) 改性劑PECH-amine對滌/棉織物具有很好的改性效果,改性后的滌/棉織物染色品K/S值可提高2~11倍。改性劑PECH-amine浸漬法改性中,改性劑較適宜濃度為2~5g/L,隨染料濃度增大,改性劑濃度可適當提高,但不宜超過5g/L。
(2)在堿性條件下改性劑PECH-amine可以更好地與纖維素纖維進行親核反應。浸漬法改性中氫氧化鈉較適宜濃度為2g/L。
(3)不同改性方法對滌/棉織物的改性效果不同,對雅格素NF系列而言,無論從上染率或固色率方面考慮,浸漬法改性的效果都特別突出。
<<上一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