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浴比.酶洗液的浴比是影響酵磨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控制在1:8~1:12為宜.浴比過高,浪費水資源,增加升溫能耗和水處理費用,且織物漂浮在液面,相互接觸不緊密,摩擦也不充分,酶洗效果差;浴比太低,使水位過低,衣物潤濕不勻,容易引起水線,導致色花、色斑的產生,破壞整理效果.
2.3.6防污劑月艮裝返沾色大小是衡量牛仔服外觀質量的重要指標.可以在水洗時加入一些防返染劑來減少返染程度.返染劑用量不可過多,以防減緩酶洗效果.一般酸性纖維素酶水洗時用量為0.5~1.0 g/L,中性纖維素酶水洗時用量為0.4~0.5 g/L.
2.4酶的失活
在酶洗結束后,需加熱提高溫度至65℃,調節溶液pH至10,處理時間10 min,使酶充分失活,以控制強度的損失.一般減量率控制在4%~5%左右,過高會使強度明顯下降.
2.5漂洗
漂洗配方:漂洗用的氧化劑一般采用次氯酸鈉,以去除服裝表面部分藍染料,使顏色變淺,次氯酸鈉的用量根據顏色而定;浴比為1:10;溫度為45~50℃;時間為15~20 min.漂洗后清洗,用2 g/L大蘇打在40℃條件下脫氯5 min即可.
2.6酸性纖維素酶和中性纖維素酶水洗效果對比
(1)在相同的退漿條件下,酸性纖維素酶用量要比中性纖維素酶用量略低一點,工藝時間要縮短20~30min,拋光效果比較好,表面的茸毛去除干凈,織物的手感比用中性纖維素酶要好.(2)在達到同等水洗效果的情況下,使用酸性纖維素酶洗出的織物表面污染較重,藍白對比度不如使用中性性纖維素酶水洗出的明顯.(3)中性纖維素酶一般用于高檔牛仔服的水洗,水洗后的織物外觀較清晰,水洗色光較懷舊,立體感強.
3纖維素酶水洗存在的問題
3.1返沾色問題
在酶洗過程中,從經紗上脫落下的靛藍染料,又會重新吸附到紗線上,稱為“返染”,造成織物背面和口袋處有不同程度的沾色,降低了靛藍染色織物表面“藍白”對比度.嚴重影響牛仔布的外觀效果.對纖維素酶促進返沾色的原因已經有不少研究.其中酶的種類是影響返染的主要因素.酸性纖維素酶處理的返染情況較中性纖維素酶更嚴重.同時,返染程度也受其他因素如染色條件、機械作用、浴比、溫度、pH值、加工時間等因素的影響.
由于纖維素酶蛋白的吸附是形成返沾色的直接原因.有人建議在復洗時加入蛋白酶來消除返染.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復洗時采用某些組分的洗滌劑.同時配以較高的機械攪拌,對沾色的去除是有利的.另外,為了減輕纖維素酶蛋白在纖維素表面的吸附狀態.可以考慮將纖維素酶的CBD和酶的活性核分離,以達到減少返沾色的目的.
3.2強力下降
影響酶處理后織物強力的首先是酶的因素,纖維素酶中的內切酶(EG)、外切酶(CBH)和葡萄糖苷酶(BC)會隨機水解纖維素的無定形區,同時協同水解結晶區,造成纖維大分子的斷裂.結晶度以及晶區尺寸發生改變.織物的強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機械因素,如織物與工業水洗機的強力摩擦也造成強力的下降.
3.3織物風格的改變纖維素纖維經酶整理后,其無定形區部分水解.結晶區之間的空隙變大,同時結晶區的部分水解使晶區尺寸變小.因而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結晶區之間容易產生相對運動.纖維抗彎能力降低,剛度下降,從而使整理后的織物光潔柔軟、蓬松,服用性能得到改善,織物的風格主要從其硬挺度、滑爽度、豐滿度和柔軟度等指標來考察,硬挺度的減小和織物減量結構變松有關:滑爽度的增加和織物減量后表面性能的變化,如絨毛的消除、纖維表面摩擦系數的改變有關.處理后纖維之間的空隙增加,使之更加柔軟和豐滿.織物的風格可根據風格儀的不同指標綜合評價.
4結論
纖維素酶洗靛藍染色織物的工業化應用條件復雜,最終產品的質量也千差萬別,在保持織物機械性能的同時,又要達到良好的處理效果,往往是一對較難調和的矛盾.酶制劑需要和相應的助劑互相配合,才能達到滿意的處理效果.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