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5可以看出,隨著柔軟劑用量的提高,織物的柔軟性明顯提高,表面深度有小幅度提高。隨著柔軟劑用量的增加,織物及纖維表面附著的烷基硅氧烷增加,纖維間動態摩擦阻力下降,織物的柔軟性提高;由于表面硅烷膜的厚度增加,皂洗牢度、摩擦牢度有所提高,同時由于硅烷膜的增深效應,織物K/S值有所增大,但對色光影響不大。織物毛效先隨柔軟劑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這是由于柔軟劑中親水性基團的量增加,織物親水性提高;當柔軟劑用量超過20 g/L時,織物手感變化不大,硅烷膜堵塞纖維以及紗線間的孔隙,封閉了棉纖維的親水基團,阻礙了織物的吸水性,整理織物的毛細管效應降低,故復配柔軟劑B的最佳用量為20 g/L。
3·結語
(1)親水性有機硅柔軟劑在進行復配過程中,應根據柔軟劑的離子性、結構、官能團類型和分子量大小綜合考慮;最好選擇具有氨基、羥基、環氧基、聚醚改性的硅氧烷進行復配,增加交聯劑可調節織物回彈性。
(2)復配有機硅柔軟劑中,LGO∶SPS∶LGFEH為7∶14∶2;復配有機硅柔軟劑的最佳用量為20 g/L。
(3)通過考察織物的白度、毛效和手感,并根據織456 kPa,根據FZ/T 73018—2002《毛針織品》標準判定“合格”;如用大試驗面積(50 cm2)測試,則測試值為163 kPa,判定結論則為“不合格”。
4·結語
通過試驗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大試驗,面積[50 cm2(直徑79.8 mm)]的脹破(頂破)強度測試值為小試驗面積[7.3 cm2(直徑30.5 mm)]測試值的0.33~0.39。
(2)脹破強度性能檢測標準GB/T 7742—1987修訂為GB/T 7742.1—2005,優先選用試驗面積由[7.3 cm2(直徑30.5 mm)]改為[50cm2(直徑79.8 mm)],大大影響了試驗結果。
(3)由于不同檢驗機構選用的脹破(頂破)強度測試面積不同,根據FZ/T 73018—2002《毛針織品》標準考核產品頂破(脹破)強度,會造成同一樣品不同檢驗機構給出“合格”和“不合格”兩種不同的判定結論,給生產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困惑和不必要的損失。建議FZ/T 73018—2002《毛針織品》行業標準在修訂時,應考慮這一因素,并予以明確。
<<上一頁[1][2][3]